本報北京12月7日電 民政部關於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今天公布。意見提出,鼓勵群眾主動參與殯葬改革,有效提高遺體火化和骨灰生態安葬水平,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全國火葬區全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基本實現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近年來,各地陸續出台了一批以面向不同群眾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為主要內容的惠民殯葬政策,不同程度地減輕了群眾喪葬負擔,增強了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但惠民殯葬政策還存在覆蓋范圍窄、保障水平低、分布不平衡、實施方式單一等問題,特別是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殯葬服務救助保障水平差距較大,對於群眾主動進行葬式葬法改革的鼓勵性措施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參與殯葬改革的積極性,制約了殯葬改革的順利推行和殯葬事業的健康發展。
意見指出,各地要明確惠民具體項目、政策覆蓋人群、救助保障標准、資金來源渠道、申請條件程序等內容,盡可能簡化操作程序,減少結算環節,推行惠民項目減免“一站式”結算服務,確保便民、快捷、高效。同時,要加強與優撫褒揚、社會救助、養老保險等制度的銜接,通過多種方式,對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低保對象、因病或非因公死亡參保人員的基本殯葬需求給予保障﹔對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市“三無”人員、無名尸體的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可按照當地標准實報實銷。
意見明確,各地要遵循先易后難、先起步再提標的方法,有重點、有步驟、分層次地推動本地區惠民殯葬政策實施,逐步從重點救助對象擴大到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從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延展到獎補生態安葬方式。未出台惠民殯葬政策的地區要爭取於2012年年底之前將城鄉困難群眾基本殯葬需求納入保障范圍,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已經出台惠民殯葬政策的地區,要逐步擴大惠民范圍,增加服務項目,提高保障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