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之內:真實公務員的“幸福”人生
他們都生活在體制內,有著大多數人羨慕的公務員身份﹔他們是公務員中的“小人物”,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有著自己的小幸福與小煩惱﹔而他們卻也是這個群體中的大多數。
奮斗篇·奮斗的過程比怨天尤人更值得享受
來自南方小城的林立目前在國家某部委工作,主要負責外事管理工作。今年是她來北京的第六年,也是她工作的第六年。
11月15日晚八時,是筆者約好林立採訪的時間。林立也如約出現在網上。林立說她剛從外面開完會回到辦公室,正在吃晚飯,所謂的晚飯不過一塊面包。接下來還得將寫了一半的報告寫完,明早得交給處裡領導。我們的採訪也隻好改期。
后採訪得知,當天九點半之前,林立完成了手頭的工作。九點半不算太晚,不用擔心趕不上回家的末班車。地鐵倒公交,路上要一個多小時,快到十一點才能回到五環外的小窩。2008年,在父母的建議和經濟支持下,林立買下了現在這個小一居,開始了房奴的生活。“為了省下裝修錢和租房錢,買的二手房,當時真的覺得那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每天上班要一個多小時,早上六點多就得起床,還不如當初住單位的集體宿舍方便。尤其經濟壓力非常大,雖然父母出了首付,但那會剛上班,根本就沒有積蓄,每月還完房貸基本就沒有什麼錢了。”與大多數女孩一樣,林立喜歡逛街、網購,但是買了房之后,所有的這一切都改變了,“簡直過的就是節衣縮食的生活”。
林立說,本以為在中央部委工作,房子問題會好解決一些,至少買房多少會有些優惠。但工作后沒多久就發現這些都不過是幻想。到最后自己還是做了個“啃老族”,比起靠自己努力買上房的那些“高級白領”的同學,林立心有不甘。
學法律出身的林立讀的雖不是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出國留學在她就讀的大學簡直鳳毛麟角,但畢業時她收到了3份國外大學的offer。一心想去北美法學院讀書的她,沒有因為因一分之差與燕園失之交臂而沉淪,在別人還迷惘抱怨的時候她在學習,她認為奮斗的過程比怨天尤人更值得享受。在大部分人准備考研的時候她在為出國准備,英語四級99.5分,六級89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托福接近滿分,更加堅定了她出國讀書的信心。“當初我的設想是去美國留學,考個bar,在美國找個律所執業幾年再回國。不過家裡覺得公務員比較穩定,女孩子出去父母也不太放心。”
因此,在遞交完所有申請材料后,林立也報考了國家公務員。自覺英語有優勢的林立報考時填的是涉外的崗位。經過一個星期倉促的准備,參加了公共科目考試。之后是一輪又一輪的復試、面試、體檢,最終被錄取。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林立最終選擇了父母認為比較好的路。與現在的“東家”簽訂協議的同時,林立收到了哈佛大學和紐約大學的拒信,以及其他一些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在林立看來,走上公務員這條路,純屬偶然。
無論是一心准備出國還是后來放棄出國選擇公務員,林立都顯得有些“另類”。林立說,從前曾為這種不同而忐忑,現在卻變得坦然。
“對於當初的選擇,你有過后悔嗎?”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林立沉思了幾秒,“各有各的精彩吧。缺點是收入比較低,沒有傳說中公務員的‘灰色收入’,我們單位也有人因為收入低而辭職﹔但相比較那些在律所、外企工作的同學來說,壓力相對較小,雖然我的工作也比較忙,但並沒有升職、加薪、裁員等壓力,因為公務員的晉升都有相應的程序,比如我現在是正科級,基本在工作前十年級別不會有太大起伏。”
“工作已經6年,有沒有對這份工作感到厭倦?”
“大多時候我們的工作節奏比較快,挑戰性也比較大,不會覺得厭倦﹔不過事情多的時候也會覺得煩,而且有些事情看似簡單枯燥但也需要耐心和整體安排的能力,比如這些天在對年度文件進行歸檔,一年那麼多文件要進行分類、排列、編號、編目等,一個環節出錯都不行,聽著簡單其實也挺繁瑣的。”
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林立曾經問過那些在部裡工作了10年甚至20年的同事為什麼能堅持下來,得到的回答是“有歸屬感,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現如今,林立也有這種感覺。由於一直從事外事工作,禮賓接待、對外交流、形勢調研、日常辦案這些都是她的工作職責,每辦完一件事都覺得是切切實實辦了一件實事,很有成就感,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成長和鍛煉。
2008年底,林立被派往歐洲常駐。常駐最初的感覺是新鮮、興奮,對於愛旅游愛美食的林立來說,歐洲的生活無疑是美好的,而且駐外期間工作比在國內相對輕鬆,還有一定的出差補助。但最初的新鮮之后,生活習慣、文化觀等沖突也讓她更加想念父母、朋友。兩年的駐外也讓其在出國前開始不久的戀情因異國而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