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
近年來,信訪督查專員、領導帶頭接訪下訪、網上視頻信訪等舉措紛紛出台,催生出“信訪書記”、“信訪市長”等稱呼,基層信訪工作人員更是傾注全部工作熱情,為群眾排憂解難。廣東的信訪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解決了一大批涉及民生的信訪案件,信訪秩序明顯好轉。在這樣的成就背后有多少幕后故事?在群眾的笑容之下又包含著怎樣的情愫?近日,記者走訪廣東多個市縣,尋找個中答案。
足不出戶便可與領導“面對面”
去年,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開通了省一級網上信訪大廳、視頻信訪及電話查詢熱線等新渠道,今年上半年實現全省各市全部開通網上分廳。信訪人可在當地提出訴求,直接跟接訪領導進行視頻、語音交流。視頻信訪系統還允許其他網民“圍觀”,目前可容納“圍觀”的人數達到1000人。據統計,去年全省共受理網上信訪事項21016件,同比增長16.9%,省信訪部門交辦網上信訪案件2412件,已辦結2203件,辦結率達到91.3%。
在網上信訪基礎上,網上視頻接訪應運而生,東莞市在今年6月率先開通了覆蓋全市32個鎮街的視頻接訪系統,這回活躍在電腦屏幕上的不是動畫人物,而是東莞市的領導干部,省卻了上訪群眾的舟車勞頓之苦。今年5月24日,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親自帶頭通過視頻接訪,打破時空界限,聆聽群眾的訴求。徐建華介紹,今年1至9月份,東莞市信訪局辦理的網上信訪件8028件,辦結率為98.7%,案件受理量同比上升了5.01%。他表示,在全市今年來信訪總量整體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網上信訪量不降反升,表明網上信訪逐步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信賴,影響越來越廣泛。他認為,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社會的認可,網上信訪在未來有可能成為主要的信訪方式。
“信訪書記”堅持批閱群眾來信
黨政領導帶頭接訪、領導包案等制度,從省到市再到縣鄉已經逐層落實實施。這項舉措將解決群眾具體問題的責任落實在了每一名領導干部頭上,身上的擔子重了,腳下的步伐卻快了。
“絕大多數群眾的訴求是合情合法的”,這是所有處理過信訪工作的領導干部的共識。為此,他們更是勤跑基層,多見群眾。“群眾非常渴望見到你,群眾很想把自己心裡面的一些想法告訴你,希望自己的訴求能夠得到你的重視。”揭陽市委書記陳綠平主政揭陽以來就定下了規矩:書記、市長每個月必須有一個人面對面接訪群眾。在揭陽市委市政府收發室,經常會收到群眾給陳綠平的信件,有的字跡歪歪扭扭,有的信封裡塞滿厚厚一疊,而陳綠平對待群眾來信是每封必看,每封必批,至今已經批閱了970多封。
加班成常態奉獻生命非空話
“過年的新衣服找爸爸帶你買吧,媽媽還要工作。”這樣的話她每年春節都在不同程度地重復著。惠州市惠東縣信訪局長楊海明從2003年到現在,已經在信訪的崗位上堅持了近10個年頭。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媽媽、一個妻子,她坦言,過年時從來沒有幫家裡打掃過屋子,因為年前的一段時間總是信訪工作最繁忙的時間,有時一天要接待多批群眾,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協調各方,解決問題,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群眾過上一個幸福年。而楊海明只是全省2000多名信訪工作者中的一員。
麥國豐曾是一名出色的信訪干部,在他擔任清遠市清新縣信訪局長的四年時間裡兢兢業業,每天都上演著“信訪四部曲”———接訪群眾、協調部門、實地走訪、網上查復。鐘志偉是原清新縣醫藥總公司的破產遣散職工,因公司破產前將職工集資房抵押給銀行,一年前,他和其他22戶職工一直辦不了房產証,於是他們集體上訪。麥國豐接手案件后,立即進行詳細調查,並請住建局、法院等多個部門的負責人召開現場協調會解決了這個難題。
麥國豐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為群眾辦理過的信訪案件情況,重大節假日加班加點更是常事。而早在2009年,他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壓,2011年又患上腰椎間盤突出和心血管疾病。可他卻沒放在心上。今年8月29日晚,剛剛整理完報告,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家裡的麥國豐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42歲。麥國豐去世后,清遠市委追授他為“清遠市優秀共產黨員”,並向省委申請追授該同志為“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