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白真智) 近日,由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組織召開的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意見征集與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電信、中國聯通、IBM、微軟、華為、太極、軟通動力、首信、東軟、華迪、清華同方、北大方正、大唐電信、中國智能交通、中標軟件、中電興發、廣州賽杰、華三通信、超圖、大連華信、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共22家IT企業和相關單位的39位領導、專家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旨在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發展情況,交流建設實踐經驗,修改完善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以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和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
研討會上,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副主任馮鋼介紹了此次研討會的背景。他說,2012年7月《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3號)中第一次在國家層面明確提出要引導和促進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為了全面了解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狀況,保証智慧城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委托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研究制定了《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並正式印發《關於征求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意見的通知》工信信函〔2012〕021號文件。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組織開展評估指標的意見征集活動,並籌備成立“中國智慧城市發展促進工作聯盟”(簡稱中國智慧城市工作聯盟)。聯盟將邀請典型代表城市、主流ICT企業、城市管理和信息技術權威專家加入。
他表示,近期中國智慧城市工作聯盟將著力推進六項工作:一、匯集整理各級城市對《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的意見(工信部已發函)﹔二、不斷向重點企業征求《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的意見﹔三、根據各方意見,完善《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四、積極邀請典型代表城市、主流ICT企業、城市管理和信息技術權威專家加入聯盟,並請聯盟成員和專家在其擅長領域進行評估指標的細化和建設指南的編寫工作﹔五、2013年1月11日召開“中國智慧城市年會”,並發布指標體系,舉行聯盟成立揭牌儀式﹔六、啟動“智慧城市體驗與培訓中心”建設。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智慧城市評價咨詢中心總經理王理達對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做了詳盡細致的說明。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在SMART理論模型之上, SMART模型包括服務、管理與運營、應用平台、資源、技術五個方面。其中,資源和技術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屬於投入層內容﹔應用平台和系統是建設智慧城市最直接的產出物,是產出層﹔管理是指採用智慧的管理手段,助力城市的規劃建設及后期的運營維護﹔服務主要是指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社會服務,服務和管理兩者構成了績效層。在此基礎上,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分為智慧准備、智慧管理、智慧服務3個一級指標,包含網絡環境、技術准備、城市運行管理能力、建設過程控制、運營管理模式、智慧服務覆蓋度、獲取便捷性、處理效率等9個二級指標,共45個考察點。
研討會上,各位領導、專家針對智慧城市評估指標紛紛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馮鋼副主任表示,作為指標研究的牽頭單位,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認真研究我國各級、各類城市發展的方向和重點,認真學習和匯聚來自各方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為智慧城市評估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引導智慧城市規劃、建設工作健康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