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綜合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報告中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新提法、新亮點引發廣泛關注。
總體布局——
生態文明建設被列入重要議題
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共十六大前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主要集中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到十七大的時候,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從過去的三位一體變成了四位一體。這次十八大報告上又從四位一體拓展到了五位一體,因為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對此分析。
辛鳴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成就巨大,但背后也看到了未來發展過程中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問題。經濟的確取得發展,但環境、資源瓶頸制約越來越大。如何讓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伴隨良好的生態?這就要靠生態文明建設。要把生態文明觀念貫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始終,體現在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裡面。
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則指出,生態文明是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是對以耗費大量自然資源和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工業文明的超越,中共前所未有地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對中國以及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均意義重大。
胡錦濤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首次完整闡述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引起黨的理論家的關注。一個有代表性的專家觀點認為,這五大建設是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十八大報告此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題,這在中共歷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尚屬首次。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偉認為,這足見中央高層對中國生態環境的憂慮與重視。
民生領域——
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
胡錦濤在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時指出,應高度重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問題並認真加以解決。而在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時,胡錦濤明確提出,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媒體指出,這是中共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標。
而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有關收入分配的相關表述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國家發改委經濟學家常修澤認為,中共十八大針對居民收入增長不僅提出了量化目標,而且還是倍增目標,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反映了以人為本、民生優先。
十八大代表宋長瑞表示,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目的和根本目標,倍增計劃非常鼓舞人。實現這一目標最大挑戰是經濟下行壓力,我們需要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在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民群眾收入的倍增。
中國社科院經濟和金融專家張躍文則認為,按照統計學規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倍增目標應是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倍增目標,雖然還很難確定屆時的絕對數額,但它的實際購買力可以獲得保証。
治國理政——
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辛鳴認為,十八大報告在治國理政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考和新方法,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
在政治建設方面,旗幟鮮明地強調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報告中說,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在文化建設方面,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辛鳴分析,十八大報告和十七大報告相比,關於文化建設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十七大報告提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更多的是一種定性化的表述。這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並且有明確的文化強國的目標,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同時還要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所以,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有了很明確的內容和內涵。
在社會建設方面更加強調以民生為重點。辛鳴指出,進行社會建設看起來好像關注的是老百姓的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養、住有所居,但背后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人民的承諾。從這一點來說,在社會建設方面,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讓老百姓對未來生活更加幸福有了足夠的期待。這些都顯示出大政方針上有了新的部署。
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具體舉措包括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六個方面。
在經濟建設方面,報告更加強調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提出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及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辛鳴認為,現在我們的經濟建設已不再僅僅足於經濟總量的提升,而是如何把大變強、變好和變優的問題,因此需要更多地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與十七大報告相比,加快改革戶籍制度也明確寫入了報告之中,作為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進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