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中國校園招聘團(右二為麥當勞中國首席人員官林慧容女士)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麥當勞中國首席人員官林慧蓉女士
麥當勞首場校園招聘會上用心提問的大學生
大學生在聽完麥當勞校園招聘介紹后爭相提問
近日,麥當勞中國在上海大學舉行了2012年首場校園招聘。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校園招聘中,麥當勞中國第一次推出了針對“90后”畢業生的“快速發展計劃”,將在校園招聘中挑選出200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作為見習經理,經過兩年培訓后,他們將有機會成為餐廳總經理,更有機會在畢業5年內就管理30家餐廳。
“兩年成為一個餐廳總經理,夢想是很好,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 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人員官林慧蓉說。
兩年實戰MBA,全面、逐級配套培訓
據林慧蓉介紹,推出這項“快速發展計劃”,一方面是由於麥當勞正進入了高速擴張時期,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為追求成長與發展的“90后”大學生打造職業發展的“快車道”,為他們提供清晰、快速的職業發展路徑。
1990年10月8日,中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市解放路光華樓西華宮正式開業,2008年,第1000家餐廳在東莞開業﹔而到2013年,麥當勞在中國的餐廳數量將增加至2000家。在如此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麥當勞對人才有著巨大的需求。針對大學生,麥當勞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的專項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們在擇業時,最關注的因素是企業培訓和個人發展。
“目前正是大學生們選擇未來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在抉擇自己的未來到底該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林慧蓉說。
因此,麥當勞將從應屆畢業生中挑選出200名餐廳見習經理,並為他們量身定制了培訓計劃,有包括3名資深導師在內的專屬教練團隊給予指導,讓年輕大學生們在兩年內就能夠獨立管理一家麥當勞餐廳的運營。
在逐級配套的全球化系統培訓支持下,在畢業5年內,大學生們有機會成為管理30家餐廳的營運經理,並繼續向上晉升成為營運總監,甚至區域總經理。
麥當勞一向都為年輕人提供廣闊的發展平台。2008年畢業並以見習經理身份加入麥當勞的劉燕,兩年后就成功晉升為北京麥當勞雙井餐廳的掌門人,管理近100人的團隊和年營業額近2000萬元的餐廳運營。今年26歲的她,現已是北京麥當勞最大的旗艦餐廳——王府井餐廳的總經理。
生於1986年的耿太行在短短三年內就負責海澱區7家麥樂送,“麾下”近90人。他在工作15個月時從麥樂送的一名普通送餐員升遷為組長,3個月后晉升為主管,今年年初時,更是經過層層篩選,最終作為全中國“麥樂送”的員工代表,參加了麥當勞“倫敦奧運系列短片”的拍攝。
在上海大學招聘會上,一名麥當勞員工——上海陸家嘴明珠環餐廳經理也與在場的大學生們進行了分享,她畢業於復旦大學,當時在花旗銀行和麥當勞的OFFER中,選擇加入了麥當勞,不到3年,就成為了餐廳經理。
從最底層做起,餐廳是鍛煉的主戰場
在林慧蓉看來,麥當勞一直都重視讓員工從最底層做起。“不管你職位多高,隻要你加入麥當勞,你都必須要了解麥當勞餐廳系統是如何為顧客服務、了解我們的產品制作以及我們的產品品質。”
在麥當勞,超過一半的管理層、包括全球CEO在內,都是從餐廳的普通員工做起的。而在為期兩年的見習經理實戰MBA中,鍛煉這些剛畢業大學生的主戰場也是餐廳。“對於要成為餐廳總經理的他們來說,這更是重要的環節。基層的鍛煉讓他們更加了解麥當勞系統,也更加了解基層員工,為今后的管理和長遠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兩年成為餐廳總經理的快速發展計劃,建立在麥當勞完善的全球化培訓系統基礎上,也充分考慮了年輕人的職業期望,並完全吸納了我們過去培養人才的經驗。”林慧蓉表示。
每一位見習經理都有著非常系統而完善的培訓計劃,對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培訓內容都有具體安排。首先,他們要花費5∼6個月,全面了解和掌握麥當勞的業務和餐廳系統,經過考核后,將晉升為餐廳部門經理。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將全面鍛煉和提升見習經理的管理和領導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並掌握如何訂立目標和提升餐廳整體業務表現、如何激勵和領導團隊、如何計劃開支和控制成本、如何管理生產以及如何管理顧客關系等等,直到最后能夠獨立管理一家麥當勞餐廳的運營。
同時,他們將獲得教練團隊的支持和肩並肩的訓練。麥當勞在全國設有9個訓練中心,擁有超過60位全職培訓專家,任職於麥當勞中國訓練部和麥當勞中國漢堡大學。見習經理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些課程會在區域訓練中心進行,在晉升第一副經理后,又將在漢堡大學進一步接受餐廳運營和領導力管理培訓。
26歲的麥當勞北京王府井餐廳總經理、2011年度麥當勞“雷·克洛克大獎”獲得者劉燕回想起自己當時做見習經理時的經歷還印象深刻。她的導師每天幾乎跟她形影不離,不斷給予悉心指導和反饋,感覺簡直是魔鬼訓練。雖然當時心裡有些抵觸,但后來,她感覺“我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完全離不開他的幫助!”
永遠年輕,永遠激勵員工創新
麥當勞的品牌文化是“永遠年輕”,它本身也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公司。在8萬多名員工中,45%都是25歲以下的青年,60%以上的餐廳經理都是“85后”、“90后”,內部員工中大學生約佔70%。作為全球十大最有價值的品牌和世界500強企業,麥當勞也被很多年輕人視為第一份工作的最佳選擇。
“我們對‘90后’這個群體相當有信心,他們充滿激情和夢想,有個性,充滿活力和青春的色彩,更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年輕人想要的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想要的是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林慧蓉說。
因此,麥當勞針對年輕人的想法,致力於打造獨特的雇員價值定位(EVP),這是吸引和保留“90后”員工的重要基石。在麥當勞,有著大家庭一般的開心氛圍、朋友般的關懷和幫助,並為員工營造了開放的環境,通過公司以身作則、主導創新,不斷影響和激勵年輕人的創新精神,最后實現全員創新。
“要讓年輕員工創新,公司自己要先創新,創新不一定要大,可以從小做起。”林慧蓉說,麥當勞的培訓系統就在不斷創新,用輕鬆幽默的方式來吸引員工、提高培訓效果。比如實行網絡研討會,讓員工通過商務模擬研討的方式去學習和提高,培訓效果非常好﹔在技能培訓中,比如教員工制作薯條時,並不是直接對著機器和設備教他們操作方法,而是告訴他們麥當勞的薯條是如何從地裡生長起來,又是如何變成薯條的。
麥當勞還有一系列創新的特色激勵項目,如總裁獎、全國餐廳經理年會、全明星大賽、“麥當勞之聲”全球歌詠比賽等,讓許多優秀年輕員工實現了人生夢想,並為更好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上,麥當勞都鼓勵年輕員工提出有創意的點子,員工也十分願意和公司分享他們的想法,比如“520”全國招聘日活動的主題歌曲,詞和曲都是由員工自己創作的。
“在麥當勞,年齡不是成功的界限,機會是無處不在。”劉燕喜歡餐廳裡走動式管理的方式﹔喜歡麥當勞餐廳中歡快的氣氛﹔喜歡熱情洋溢的團隊﹔喜歡麥當勞快樂的大家庭氛圍。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勁頭十足的她即使到了下午,也從不會有期待下班的感覺。
溫暖的氛圍、完善的培訓、廣闊的發展空間
林慧蓉已經在麥當勞工作了22年。1988年,她曾是台灣中區一名普通的餐廳員工,其后擔任過餐廳經理、地區營運顧問等多個職位,並因出色表現贏得1995年“最佳營運顧問”的榮譽。由於表現杰出,林慧蓉女士曾獲2002年度麥當勞全球最高榮譽——“總裁獎”,同時,她所領導的得來速團隊也被譽為“最佳團隊”。2011年10月,她成為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人員官。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你可以在麥當勞留這麼久?”面對這個問題,林慧蓉說,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麥當勞的品牌魅力和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其雇員價值定位也是麥當勞最獨特也是最受員工認可的。“在麥當勞,不管你的職位有多高,我們都是直呼其名。這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在工作之余真的是互相關心和幫助,比說你感冒了,就會有人關心你、幫助你,溫暖的氛圍、完善的培訓、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讓我毫不猶豫地留在麥當勞並不願意離開。”
林慧蓉還說,“在這裡工作不是隻看現在,同時要想到將來如何會更好,讓你一直充滿活力。”比如大家可以看到麥當勞餐廳形象在改變,變得更加時尚,更融入現代人的城市化生活方式。麥當勞奉行的回饋社會的價值觀也深深地打動和影響了她。“企業賺錢有利潤,這很正常,但麥當勞在回饋社會上同樣作了非常多的貢獻。”
作為首席人員官的林慧蓉,還會經常和她的直屬主管也是她的導師進行面對面的深度溝通和互動,除了平日的工作溝通外,一個月至少有一到兩次專門坐下來,進行深度的指導和反饋。“這些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充滿信心地面對挑戰和困境,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麥當勞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廣闊發展空間,再加上全面的、逐級配套的培訓,使得麥當勞年輕員工的滿意度和敬業度非常高,這也是去年麥當勞能夠再次蟬聯怡安翰威特“亞太地區最佳雇主”獎與“中國最佳雇主”的秘訣之一。
麥當勞需要什麼樣的年輕人
麥當勞需要什麼樣的年輕人?林慧蓉說,首先要學習能力強、領導能力強,而且要有服務意識﹔第二,要樂觀積極、充滿熱情﹔第三,要敢於挑戰自己、能夠腳踏實地。
從10月25日起,麥當勞將在上海、北京、天津等14個城市進行校園宣講,計劃從中招募200名見習經理。同時,還開放了網絡申請系統,無法參加宣講會的同學可以登錄www.加入麥當勞.com直接申請。在收到學生申請后,將會在兩個月內完成挑選和最終的面試流程,並通知申請人。
據林慧蓉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麥當勞的校園招聘也將更具互動感和參與性,會採用如現場微博互動、海賊王有獎問答等更多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與他們進行溝通,還會把麥當勞傳統的熱漢堡大賽帶到現場,通過有趣的方式讓他們了解麥當勞的相關訊息。同時為參加宣講的大學生帶來很多麥當勞專屬的禮物,包括十分流行的海賊王以及櫻桃小丸子的玩偶等。
AD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