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轻干部要立住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要立得住就是要在政治上立得住、思想上立得住、能力上立得住、品行上立得住、底线上立得住。要立住,守住底线是基础,也是根本。造成干部自身腐败的原因多种多样,追本溯源,在于干部思想深处发生的偏差、波动、转变、蜕变导致的行为。年轻干部可以比照以下五句话,严格要求自身,摒弃侥幸心理,守住思想底线。
第一句话,守住根和魂,散发正能量:在政治上首先立住。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提出: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是年轻干部在政治上立住的思想源头。
一是牢记“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既然选择在体制内工作,就一定要树立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的信念,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二是牢记“当官发财两条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做官就不要发财。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就是过了个手,最后还要还财于民、还财于公。
三是牢记“留取丹心照汗青”。年轻干部既然走了从政之路,做官之道,一定要在“留什么”问题上多动脑筋,多想几番。要想着,当自己退休时有什么故事、有什么传奇、有什么传说给后代可以讲讲,给后人传递一些正能量。“纵观人类历史,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有了气节才会人格独立,才能够信念坚定,才能够意志坚韧。没有气节,就是断了脊梁的可怜虫,挺不起腰、昂不起头,就会栽倒在困难、阻力、压力面前,在歪风邪气面前,更是手足无措。
第二句话,想要领导人,能力先过人:在本领上立住。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组织可以给予权力,但不能给予能力;组织可以任命职务,但不能任命威信;组织可以给予荣誉,但不能给予成绩。“才不称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达不到职位要求的能力不可去占据那个职位,不称职就不要去拿那个职位的薪俸,德不配位、才不称位,都会“其殃必大”,带来很大祸害。
年轻干部要不断加大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领导者有十幅画像:
第一幅像,“四个大”:有大追求、有大思路、有大担当、有大境界;
第二幅像,“四个道”:大道、有道、公道、得道;
第三幅像,“四个先”:思想领先、一马当先、敢为人先、垂范在先;
第四幅像,“四个清”:政治清醒、思路清晰、处事清正、为官清廉;
第五幅像,“四个明”:旗帜鲜明、世事洞明、正大光明、律已严明;
第六幅像,“四个一”:高看一度、深想一层、先行一步、非同一般;
第七幅像,“四个向”:把握大势方向、坚持正确导向、纠正错误倾向、关注民心所向;
第八幅像,“四个度”:立场有韧度、思考有深度、做事有力度、行为有风度;
第九幅像,“四个上”:政治上强、工作上行、思路上新、形象上好;
第十幅像,“四个风”:经得起政治风浪考验、经得起人生风雨历练、经得起变革风险挑战、经得起钱色风情诱惑。
第三句话,恪守一正字,凡事讲良心:在人品上立住。
“正”字,笔画简单,方方正正,既形象深刻,又含义深刻。品行端正、办事公正、为官清正、处世端正,这些话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到并始终坚持,却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当你手握重权时,各种诱惑、各种力量、各种势力会千方百计拉你偏离这个“正”,往歪门邪道上引。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中层干部,必须高举“正”字大旗,树正心、守正义、走正道。
一是树正心,就是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组织、忠于人民的“忠心”,就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公心”,也就是通俗讲的“良心”。树起正心,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能想到自己肩上所扛的责任,摆正自己内心的天平,按照规律、规则、规矩办事,良心就不会出现偏差。
二是守正义,就是要坚守公平正义的信念。坚守正义,就是坚持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即使风雨如晦,也永不动摇。要坚信邪不压正,恶人终将恶报。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要以正直之心做人,以诚信之心赢得别人的信任,以善良之心对待一切,以感恩之心报答他人。
三是行正道。行正道,必须把好三条线:第一条线,在政治上不触“红线”,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明政治纪律,不信谣,不传谣,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条线,在工作上不划“虚线”,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抓好本职工作的落实。第三条线,在生活上不越“底线”,坚持讲操守、重品行,净化人际交往圈子,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把亲情私事与履职用权区分开来,扼制私欲,管住亲友,守住大节。
第四句话,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考验中立住。
一要站稳立场。立场决定根基,立场决定成败。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重大原则面前,怎么看、怎么干,一定要非常清楚。切不可因为一些“官油子”、“官痞子”、“混事官”,一时“得势”、“得意”、“得志”,就乱了方寸、迷了方向,更不可同流合污。守住了做人做事做官的立场,就是要在政治上把住方向,用权上把住原则,交友上把住人品,生活上把住小节,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二要善于斗争。要做到“稳坐钓鱼船”,必须不惧怕风浪,勇于在战风斗浪中展示定力、展示能力。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尤其是和稀泥的文化,让一些干部没了个性、磨了棱角、少了血性。对不正之风、对小人佞人,仍要强化斗争精神,斗争意识。斗争是一门艺术,要讲究方法、策略和艺术,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来招应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有时在很多问题上可以红脸但不要翻脸、甚至撕破脸,可以示强但不要逞强,可以示弱但不要软弱,要努力斗而不破,在斗争中赢得主动,取得胜利,做一个智慧的“战士”。
三要坚忍不拔。坚忍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年轻干部一定要强化坚忍不拔的精神,自觉在沉淀中加压、在磨砺中成长。年轻人往往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冲劲缺较劲,碰到困难、遭受挫折、受到委屈时,很容易自暴自弃,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脆弱。想做大事,成为有用的人,这一关必须要过,有的时候,吃苦受难就是福,就是真正的财富。年轻干部不能躲在办公室里当盆景,要到艰苦环境中当雪松,经风雨、练本领、长才干,这样才会大有作为。
第五句话,宁被称另类,不能做败类:在底线上立住。
在复杂的社会中行走,一定要有定力,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则、底线、底气。现实中,一些坚持原则的干部,让人感到不好“说话”、难以通融;一些个性鲜明的干部,让一些熟谙潜规则的人感到很不适应、很别扭;一些不愿同流合污的干部,在一些人眼里是“另类”、“别类”,甚至被称为“异类”。其实,这样按规则办事、追求真理的“另类”才是“正类”。作为年轻干部,要勇于抵制歪风邪气,不随波逐流,不跟风望向,宁做有个性、有原则、有格局的“另类”,绝不能做败类。
第一,做有个性的“另类”。个性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个性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个性的领导,是乏味的领导,必然成不了大器、做不了大事、立不了大业。只要是正常的个性,就是一种底气、一种锐气、一种正气。个性可以有,但不可以任性,更不能超越党性。个性和任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理性。理性是分界线,如果个性丧失理性,个性就会变调、变味、变质。对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仅仅做到不能任性还不够,还要做到不能超越党性。
第二,做有原则的“另类”。在原则、法纪、规则、底线面前,宁作“较真”的另类,也不越轨不逾矩,不碰底线。在大原则上较真,在小节上也要认真。有人请你吃饭、有人给你送礼、有人托你办事,怎么办?怎么干?答案是,要学会拒绝。要知道,为了一时顾面子,最终可能会丢掉一辈子的面子。这种拒绝,可能暂时会让你觉得很难堪,但总比温水煮青蛙,慢慢地被人熬死好。
第三,做有底线的“另类”。在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不可能都是顺境,不可能总会遇到伯乐,也不会总遇到一碗水端平的人,这是常态。“人生有坎坷,遇人有不贤”。在非正常、不规则的情形下,能否坚守底线不退缩,对每一个人都是很现实、很艰巨的考验。
首先,守住底线。要坚持党性和做人的原则,遇到再大的困难,受到再大的委屈,都不要丧失党性,不能丧失原则,不能丧失做人的尊严。这个底线丢了,阵地就会失守,防线也就垮塌,出事就出大事,出问题就会致命。其次,调整心态。要善于调整自己,自己来解救自己,保持心灵上的平衡与和谐。要善于从阅读中安抚自己的心灵,从历史中感悟修身、为官、干事的思想和智慧,找到自己行事做事的精神力量。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