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足音铿锵(影像记录2017民主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即将过去的2017年,民主法治建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制定民法总则,为民法典编纂翻开关键的“第一页”,立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意愿,回应时代命题,引领国家发展;“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的顽疾有效破解;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不断落到实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正确价值取向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瞩望新的一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将得到更好的满足,人民的获得感将继续增强。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倾听法治中国的铿锵足音,安居乐业可喜,长治久安可期。
——编 者
3月15日
民法总则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
5月5日
多证合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各类证照数量过多、简政放权措施协同配套不够等问题。
5月9日
政务公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市、安徽省、陕西省等15个省份的100个县(市、区),重点围绕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等25个方面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
5月
谁执法谁普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执法机关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既要“执好法”,更要“普好法”。
6月1日
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对网络安全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确立了网络安全的各方面基本管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利益。
6月9日
依法决策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的制定,是国家层面“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又一重要举措。
6月27日
非法证据排除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各个环节规范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为进一步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更加明确的依据。
7月1日
公益诉讼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明确写入这两部法律。7月1日起,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确定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7月
员额制改革
最高法机关首批员额法官、最高检机关首批员额检察官选任工作完成。这标志着我国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全面落实、检察系统员额制改革面上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全国法官人数从19.88万人精减到12万余人,检察官人数从15.8万人精减到8.6万人。
8月18日
互联网法院
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将集中管辖杭州地区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等涉网案件,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新型互联网审判方式实现“涉网纠纷在线审”。
12月
村务监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工作,切实保障村民群众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