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最难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历时9年仍未打通!

2017年06月09日11:46  来源:人民铁道网
 
原标题:直击中国最难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历时9年仍未打通!

  “别拍。”看到记者拿相机对准自己,姜栋轻轻吐出两个字,强忍泪水。“我没有后悔过,难是难了些,但大伙儿都守在这里,就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关。”说到这儿,姜栋扭头看着门外,泪珠从脸上滑落下来。

  门外,重重叠叠的大山挡住了视线,那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

位于横断山中的隧道工地,左下角为澜沧江。唐克军 摄

  大山之中,澜沧江畔,一座14.5公里长的铁路隧道,来自中国中铁一局四公司的姜栋和兄弟们苦战了9年,正洞还差4公里多、平导还差3公里多才能贯通。

  他们有一个约定,掌子面贯通时,大家不见不散。

  26个月,156米

澜沧江在横断山中奔腾南下。唐克军 摄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是全世界最复杂、险峻的山系。山在这里一改自西向东的惯例,齐刷刷由北向南横贯而下,阻断东西方向的交通,故名“横断山”。

  历史上,人类在此开辟的每一条路都付出了沉重代价。1938年修筑的滇缅公路有着“血路”之称,修筑过程中几乎每一尺公路上都凝结着鲜血,而半个世纪之前修筑成昆铁路时,一千多名铁道兵埋骨青山。

  “放在20年前,这样的项目想都不敢想。”中铁一局四公司纪委书记游宏生说,成昆铁路实际上只是从横断山边缘擦过去,而330公里长的大瑞铁路是穿越横断山脉的第一条铁路。

  大瑞铁路共有40多座隧道,其中14.5公里长的大柱山隧道2008年开工至今9年仍未贯通,刷新了铁路历史,被称为中国前所未有的最难掘进的一条隧道。

工人在水中喷射混凝土。

  在隧道挖掘面——掌子面上,涌水、突泥,是施工人员最害怕的情况。中国有很多难开掘的隧道,突泥涌水不少见。而在大柱山隧道里,灾害成了日常。90%的时段,人们都在和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浆作战。

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燕子窝断层掌子面突泥涌水,大量泥砂夹杂孤石瞬间铺满隧道。

  程瑞负责隧道进口的施工,他曾近距离拍摄过一次突泥:掌子面出现一个小溃洞,流出泥、砂、石砾的混合物,一块大石头挡住溃洞,但很快也落下来,溃洞越来越大。最后,泥石流充满了掌子面前的几十米隧道,葬送了他们几个月的辛苦成果。

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燕子窝断层突泥涌水,洞口瞬间成为汪洋。

  “这次涌水,从去年9月至今隧道只前进了20米左右,每小时近3000立方米的水量,根本无法施工,打隧道没有进尺,说什么都没有用。”程瑞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幸运的是,2008年开工至今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付出代价。这次的代价是时间。

立架工人在隧道中冒着大水安装钢架。

  “大柱山隧道正洞和平导一共要穿越12条断层,目前已经通过了10条,之前最难的一个燕子窝断层,24小时轮班施工,26个月只掘进了156米。”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姜栋说,先后有500多名专家前来会诊,也没有找到更快的办法。

  “项目批复时,没有意识到地质的复杂程度。”云桂铁路云南公司大瑞铁路指挥部副指挥长曾劲说,“全线原计划2014年完工,但现在看来得到2021年。”

  决战“水深”“火热”

大柱山隧道进口端涌出的水从山上泻下如瀑。史飞龙 摄

  澜沧江西岸的峭壁上,一条瀑布飞流直下,源头就是大柱山隧道。

隧道内的汹涌水流。唐克军 摄

  进了隧道刚走几米,记者的雨靴就灌满了水,裤子完全湿透。

隧道内的救生衣。唐克军 摄

  靠近掌子面的洞壁上,红色的救生衣和游泳圈分外显眼。

23岁的王玉福。史飞龙 摄

(责编:张琪昭(实习生)、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