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最难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历时9年仍未打通!【2】

2017年06月09日11:46  来源:人民铁道网
 
原标题:直击中国最难隧道工程大柱山隧道:历时9年仍未打通!

记者在采访王玉福。

  掌子面左侧,23岁的王玉福穿着雨衣和救生衣在岩壁上钻孔泄水。水柱从钻孔中喷射而出,他和工友们弓着背把钻头往里塞,身体全被罩在水中。

工人顶着水流安装钻头。唐克军 摄

工人冒着巨大的水压艰难施工。史飞龙 摄

工人全身湿透。唐克军 摄

隧道内大水如注。唐克军 摄

技术人员查看排水情况。唐克军 摄

  “澜沧断裂带的地质情况是最麻烦的,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深。”中铁二院大瑞铁路项目常务副经理何万阳说,“大柱山隧道的涌水量,目前已有1.5亿立方米,能灌满15个西湖。这么多的水是哪里流来的?还很难准确判断。”

工人坐在冰块上休息。 唐克军 摄

  “水深”的另一端是“火热”。在隧道出口方向,付义平和工人们只能穿着裤衩干活,隔十几分钟就拉起水管从头到脚浇水。热得受不了时,就走到工地从外面买来的大冰块上坐一会儿。即使这样,一个班也只能撑两个小时。

重达一吨的冰块放在隧道内两三小时即会化掉。

  负责隧道出口方向施工的陈志强告诉记者,高地温加上独头掘进7100多米导致通风难,让掌子面的温度达到近40摄氏度。

  “火热”的一端,也会涌水。而且因为出口方向掌子面比洞口低,水不能自己流出,只能反坡排水。反坡排水不仅危险大,而且资金投入也很大,项目部建了5座抽水站,40台大水泵接力,才把水从掌子面排到隧道外面。

大柱山隧道进口平导掌子面开挖后围岩失稳,大量围岩剥离掉落,多日施工成果毁于一旦。

  “水深”和“火热”,仅是众多难题中的两个。大柱山隧道一路穿过30多种围岩,几米范围内可能存在多种地质。“岩石里可能藏着一条河,也可能是泥石流沟,还有可能是瓦斯、辐射、软弱围岩,稍有不慎就是灾难。”项目总工程师刘昕华说。

  “如果围岩好,能够快速掘进,我的心情就跟中彩票一样。”程瑞说,“如果围岩差,几个月都进不了一步,心情就很糟糕,绝望。”

  “在项目上,大家彼此有句祝福的话:祝你围岩好!”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张斌说。

  约定不见不散

技术人员在掌子面商讨施工方案 。史飞龙 摄

  “9年了,有些人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这里,恋爱,结婚,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但是职位没有多大变化,要是放在其他项目,早该当上中层干部甚至副经理、经理了。”姜栋说,“当然也走了很多人。但留下来的人都准备坚守到最后。”

  1992年出生的吴浩就是其一。“跟我回家吧,咱家不缺这点工资!”去年,吴浩父亲从陕西渭南辗转来到项目所在地云南保山,在条件简陋的宿舍门口,他拽着吴浩的胳膊往外拖,怎么也拖不动。

  问起为什么不走,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向姜栋,“姜哥把我们当亲兄弟,他在我们就在。”

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经理姜栋。史飞龙 摄

  “其实原因不在我。”姜栋顿了顿说,“一件事情没有干完怎么能走,中途走了,以后怎么有脸跟别人或者自己的孩子说呢。”

  姜栋说:“我们早就约好了,掌子面贯通时,大家不见不散!”

  截至5月31日,大柱山隧道正洞开累完成了10033米,平导掘进已经突破11000米,正在通过最后一个叫“一井水”的断层。按照这个进度,大瑞铁路有望在2021年开通运营。

云南省保山市,大瑞铁路部分桥梁工程已近完工。唐克军 摄

  届时,火车只需7分钟,就能穿越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7分多钟的畅通,姜栋和他的兄弟付出了13年的青春。

  新闻链接

  大瑞铁路

  大理至瑞丽铁路东起大理站,西至中缅边境城市瑞丽。铁路自大理始发后,沿西洱河右岸而下,跨漾濞江、银江、澜沧江,穿大柱山后至保山市,再经怒江、高黎贡山,终到瑞丽,全长330公里。大瑞铁路是西部开发性新线项目之一,也是我国西南进出境通道之一的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瑞铁路建成后,将重塑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辉煌,进一步凸显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云南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大柱山隧道

  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设计为单线铁路隧道,全长14484米,设置“两横一平”,隧道最大埋深为995米。隧道洞内纵坡设计为 “人”字坡,除出口段2750米为3‰上坡外,其他最大纵坡23.5‰。隧道施工只能从进出口独头掘进,无竖井、斜井等辅助施工条件,最大独头反坡掘进8400米。隧道正洞和平导施工受洞口场地条件限制,施工干扰较大。平导辅助正洞施工,其多工作面施工在长距离通风、运输、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干扰和难度,施工协调管理能力要求极高。

  大柱山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三高四活跃”的特点,存在断层破碎带6条(总长1200米,其中水寨断层640米)、岩溶及岩溶水、暗河、溶洞等岩溶形态、高地应力引起的岩爆和软岩大变形、放射性(1600米)、高地热(39℃)等不良地质。施工中易遇到突水、突泥和围岩失稳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有强岩溶水以及部分断层带(尤其是有夹泥破碎带的正断层),易产生较大规模的突水、突泥段(3210米,最大涌水量为120000米3/d)。在隧道洞身通过的各级围岩,岩质较硬,性脆,特别是地处硬质岩的应力聚集带,聚集了较大的应力,施工中易出现岩爆现象,同时,隧道穿越1.27公里的煤系地层,含有瓦斯气体。

  大柱山隧道进口在施工中,先后顺利通过平导燕子窝断层、正洞燕子窝断层及平导水寨断层,其中,平导燕子窝断层施工难度最大,耗时最长。

(责编:张琪昭(实习生)、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