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今年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扩增产科床位【2】

2017年01月22日18:19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主持人:

谢谢杨文庄司长。下面请妇幼司秦耕司长向大家介绍关于孕产妇和婴儿健康服务方面的情况。2017-01-22 15:18:05

秦耕: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2016年是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对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孕产妇增多的新形势,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默默奉献,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保障母婴安全,为全面两孩政策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达到1846万,较2015年增长了11.5%,二孩比例和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明显增高。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5‰和10.2‰,在2015年基础上稳中有降。

众所周知,孕产妇和新生儿突发情况多、病情变化快、家属期望高、救治难度大,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孩子不分白天晚上,我们一线的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全天候守候、全方位服务,全身心护佑妇女儿童健康。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向全国妇幼健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017-01-22 15:19:21

秦耕:

2017年,满足新增生育服务需求、保障母婴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繁重。1月20日,我委召开了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对做好妇幼健康工作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2017-01-22 15:25:14

秦耕:

一是调整扩增助产服务资源。针对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加快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加强省、地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满足群众需求,让孕产妇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温馨的服务。对助产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加强针对性指导,引导医疗机构加大内部挖潜,扩增产科床位。同时通过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方式,积极推进优质服务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17-01-22 15:25:34

秦耕:

二是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依托产科儿科实力强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急救“生命通道”畅通。2017年年底前,省级要建立若干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要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2017-01-22 15:25:49

秦耕:

二是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依托产科儿科实力强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急救“生命通道”畅通。2017年年底前,省级要建立若干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要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2017-01-22 15:25:49

秦耕:

三是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在去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倡导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等服务内容,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生育全程服务链。以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妇幼保健机构评审等为抓手,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2017-01-22 15:26:20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刚在材料里我看到,咱们说到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二孩占比大幅提升,能不能提供一些依据,所谓的明显增加是多明显?大幅提升是提升了多少?另外,其实对于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之后,中国人口形势大家也有很多讨论,比如两孩放开是不是符合预期?2017-01-22 15:26:40

杨文庄:

首先我介绍一下2016年出生人口形势的情况。再一个,我对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以后是否符合预判也回应一下。2016年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第三年,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根据1‰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生育水平提升到1.7以上。根据国家卫生计生统计数据,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政策的积极效应。

大家知道,200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之后下降到2002年的1647万人。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出生人口始终在1600万上下波动。2014年以来,伴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出生人口有了明显增加,尤其是2016年,超过了1786万,是2000年以来最高的出生人口年份。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年均增加了140万以上,所以还是非常明显的。2017-01-22 15:29:48

杨文庄: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卫生计生统计数据,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动了二孩出生明显增加。2013年以前,二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2014、2015年提升幅度就比较明显了,到2016年,二孩及以上超过了45%,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二孩比重增长主要是由于政策调整的原因,这个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都是相当一致的。

总的看,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政策的实施正当其时,政策效果也十分明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目前看还是完全符合预判的,我们有很多的预判,第一个判断,政策实施满足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大家认为,全面两孩政策是党中央出台的一个很温暖的民生政策。第二个预判,出生人口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别是二孩比重不断提升,刚才把有关数据跟大家介绍了。三是“十三五”是政策调整效应集中释放的一段时间,所以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波动,这个判断我们还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四是相关配套经济社会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生育行为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完善有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围绕群众生得出、生得起、生得好等方面的需求,完善配套政策,抓好工作落实。2017-01-22 15:35:44

中国人口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给秦司长,去年咱们是全面两孩实施以后高危产妇比以往多很多,这种情况下,咱们妇幼健康服务的成绩还是特别突出,我看首次降到了十万分之二十以下,咱们是做了哪些工作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的?第二个问题请问杨司长,我们看到的这两个数据,一个是统计局发布的1786万的数据,另外是住院分娩1846万的数据。您觉得应该怎么评价这两个数据?它的权威性,因为这一下子就差出60万人,说实话已经差得挺多的了,这个数据应该怎么用?能不能直接用卫生计生委这个数据?2017-01-22 15:36:04

秦耕: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母婴安全是我们妇幼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的这样,回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但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在去年上半年,我们就研究制定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的意见》,专门召开了视频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以高龄产妇为重点,全面加强高龄、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我们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关口前移,加强生育前的咨询,为这些高龄妇女规范提供科学备孕的指导,妊娠风险的提示等服务。二是抓住关键,要做好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筛查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高危孕产妇严格实行专案管理,密切监视治疗妊娠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三是守住底线,强化危急重症的转院和救治,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转诊和救治的网络,保证危重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能够得到及时转运、救治,确保有效衔接和绿色通道畅通。我们推动全程服务,做到及时优质的服务,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死亡的发生,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2017-01-22 15:38:32

杨文庄:

我谈谈我的看法,说的不周到的地方,请秦司长补充。

我觉得,统计局的1‰抽样调查与卫计委住院分娩活产数统计,都是国家法定的统计制度。两项统计制度都有一套严格的科学方法和成熟的管理规定,在多年实践中也形成了可靠的工作规范,这两个数据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两项制度因为统计口径、统计渠道、统计方法和统计时点不同,所以在统计结果上出现一些差异,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统计局1‰抽样调查,住院分娩活产数是单个的行政登记记录的汇总。统计局调查依托基层抽样调查员入户调查登记,住院分娩活产数依托基层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个案收集、汇总、上报。统计局调查是以11月1日为调查时点,并推算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是按月上报汇总。所以两个统计结果存在差异,我觉得可以理解。

但是今年这两个数据,也有很多高度一致的地方。第一,出生人口增长的态势趋势是非常一致的,比如二季度以来逐月增长,第三、第四季度增长幅度加快等等,这都很一致的。第二,在孩次出生结构上是一致的,二孩比重明显上升。第三,生育水平的总体判断也是一致的。所以,这两个数据都是我们研判人口形势、做好政策调整完善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2017-01-22 15:42:55

秦耕:

我简要补充几点。完全赞同杨司长介绍的情况。我们住院分娩活产数的统计,是经过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法定报表,我们的统计方案是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收集、核实和汇总辖区内所有助产机构内分娩的活产儿数,报同级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再逐级上报。另外,数据报送做严格质量控制:一是数据直报系统进行逻辑控制,不符合逻辑要求的予以退回,进行重新核实、核准之后再上报。二是多级审核,除了在县区级收集审核把关之外,地级、省级,都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并且系统内要保留审核的痕迹。三是开展现场的质控,我们适时抽取一些地市和县,一直到县的某一些助产机构对个案进行调查,对机构的产科、病案室、信息科等进行数据的核实,同时我们抽取一些个案入户进行核实。应该说,这项制度实施很多年了,通过多年实践,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妇幼卫生信息报送制度和质控方法,数据也是真实可靠的。 2017-01-22 15:48:45

华西都市报记者:

请问杨司长,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很多人都说这个政策好,但是觉得养育的负担太重了,不敢生,国家有没有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人们的这种顾虑?谢谢。 2017-01-22 15:57:16

杨文庄:

这个问题确实是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确实也在不断增加,压力很大。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后,我们通过多次调查,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

根据我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照料压力、养育成本、女性的职业发展,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因素,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约束增强了。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还有,托育服务短缺非常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我们国家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看护。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攀升。许多家庭也由于这些因素在考虑推迟生育,或影响再生育的决策。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生育二孩提高用人成本,就业歧视问题也有所显现,一些地方女性产假、哺乳假等权益落实不到位。母婴设施缺乏,女性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顾虑。2017-01-22 16:04:24

杨文庄:

中央也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构建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鼓励按政策生育。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务院40多个部门明确分工,推动任务落实。一方面,积极构建配套的政策体系,完善医疗、托育、教育、社保、税收等相关经济政策,加强妇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制度,加强儿童医疗服务供给。积极开展托育服务,大力推进学前和中小学义务教育均等化,开展相关福利制度的政策研究,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各国在鼓励生育上,主要采取经济支持、提供托幼服务,还在女性就业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和促进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一般有5到10年的滞后,这也提示我们需要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加紧做、加快做。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的建设,倡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的生育,摒弃重男轻女的陋习,把生育与养育教育结合起来,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负责。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共同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不要把责任都推给母亲。也要健全完善相应的服务设施,关心妇女儿童发展,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2017-01-22 16:04:43

(责编:王吉全、崔东)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