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新加坡:严格执法 注重回收
新加坡对垃圾分类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分类垃圾箱的正面用绿色、蓝色、橘红色和黄色图案标注着玻璃、纸、塑料制品、金属这4大类可回收物。
新加坡政府对破坏环境卫生者处罚严厉。随地丢弃垃圾者会被罚款500新元,随地吐痰者会被罚款150新元,未妥善处理垃圾者会被罚款100新元。
日本:专业细致 市场调节
日本的垃圾分类总体来说可概括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有害垃圾、资源类垃圾这几大类。日本人从孩童时期就会受到垃圾分类的教育。在日本,定点扔垃圾、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规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采取征税的方式引导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政府通过征税使得垃圾处理走市场化道路。日本政府规定企业对自己的商品有回收利用的责任和义务,若企业违反垃圾处理法,会被重罚。而企业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不但得到了更加廉价的原材料,还会得到政府提供的补助金、贷款,甚至是免税政策。
德国:垃圾管理 人人参与
德国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垃圾的管理。1986年,德国政府首次提出了“由单纯垃圾处理向垃圾管理转变”的原则,并明确了垃圾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减少垃圾的产生”。为了强化对生活垃圾的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城市开始对市民实施垃圾收费政策。
在德国,人人都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又是垃圾分类的“监督员”。垃圾应如何分类,每个德国人了然于心,因为他们从小就学分类。经过市民初始分类的废纸、塑料和玻璃类垃圾,会被相应的回收企业免费运走,进行专业的回收再利用。
德国政府通过几十年的宣传教育才使人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德国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随手给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是从小逐步培养的。此外,德国的环保组织有上千个,人员200多万,90%以上的成员都是义务兼职人员,他们无偿为环保事业做着大量工作,常常到处举行宣传活动。
韩国:填埋处理 能源转化
韩国的垃圾处理采取以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韩国首都圈垃圾填埋场是韩国最大的填埋场,承担着首都圈58个地区、2400万人口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处理任务,被誉为垃圾集中填埋成功典范。
韩国首都圈垃圾填埋场并不是简单填埋垃圾废弃物,而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和先进的技术,对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韩国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比如,对再利用品和厨余垃圾,直接采用再利用方式进行处理;对一般垃圾,通过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将其转换为高热值的固体燃料,这些垃圾衍生燃料广泛应用于干燥工艺、水泥制造、供热和发电工程等领域。
垃圾能源化是韩国首都圈垃圾填埋场的突出特色。垃圾能源化主要包括:废资源能源化、生物质能源化和自然资源能源化。在沼气和甲烷发电方面,首都圈垃圾填埋场建设了发电规模为50兆瓦级的沼气发电站,通过垃圾填埋,每年获得的能源相当于154万桶原油,实际收入超过2000亿韩元。(记者 王萌整理)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