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真的如此吗?
王新在咨询与查阅资料后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中,还没有早期教育这个专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也没有找到有关早期教育、早教教师的专业资格证书。”王新告诉记者,“业内人士后来告诉我,学前教育以3至6岁的幼儿为服务对象,其管理部门是教育部;0至3岁婴幼儿的教育既没有纳入学历教育范畴,也不属于学前教育,处地较为尴尬。再加上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几乎没有开设早期教育这个专业,早教行业师资培养出现断层,专业与职业被割裂,只能由相关专业或者替代专业进行弥补,早教教师尤其是高质量的早教教师匮乏”。
从记者和王新的走访来看,对于尚处起步阶段的加盟早教店或者个体经营者而言,在人才引进方面设置的门槛并不高,所谓的资质都是机构自行认定的。
在王新走访的十余家早教机构中,其中的100余位老师,主要是大专学历,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占比例较小,“不仅如此,很多教师甚至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根本没有教师资格证”。
记者在走访早教机构时发现,一家非连锁早教机构对教师的招聘要求为:普通话标准;有爱心,喜欢婴幼儿;至少有音乐、舞蹈、绘画才能中的一项;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中专以上学历。
“不看学历,看资历和能力”,这是记者在走访早教机构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通过与早教机构招聘部门的沟通,我发现不是早教机构不招聘优秀合格的早教教师,而是符合条件的教师太少了。”王新说。
“即便非专业教师上岗前会经过相关培训,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资质认证,也很难保证每位早教教师都具备从业素质和能力。”北京某早教机构负责人张鲁说,“严格来讲,对早教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要高过幼儿园教师和一般护理人员。这是因为早教涉及的专业多而复杂,包括教育学、卫生学、社会学、社工服务及婚姻家庭关系的处理。”
不过,之所以造成如今的局面,早教机构似乎也是有苦难言。
一位主管招聘的早教机构管理者对记者说:“我们招聘教师有两项标准,一是幼教专业,二是专科及以上。但是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有时几个月也招不来一个,好不容易招来几个却不一定能留下。因此有些档次低、规模小的早教机构会选择在社会上进行招聘,‘年轻’‘形象好’成了入职的重要标准。这些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招进来后培训十几天也能勉强上岗’。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中除了音体美、舞蹈等艺术专业外,最受欢迎的就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现在很多早教机构都采用双语教学,所以英语专业的很多学生也加入到了早教机构。”
早教市场需要一套监管体系
讲述
讲述人:北京某早教机构负责人张鲁
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会给早教中心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不但在教学方面能够有过硬的基本功,更体现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的专业化是幼儿素质高低的表现,专业化的教师不但能够保障上课的质量,还能够独自处理幼儿的各种突发事件。教师作为专业的指导者还能够给予家长各种建议。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很多教师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上岗了。大多数从师范类毕业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只停留在3岁至6岁阶段,可是0岁至3岁的育儿知识太少,因此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我曾经就“您在组织亲子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一问题对14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每位教师遇到的困难均不同。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婴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了解不系统;有的教师则认为自己把握不了婴幼儿的兴趣,不知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婴幼儿和家长参与到游戏中来;有的教师则认为自己还未掌握更好地激发婴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还觉得自己根本就发现不了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不知如何做到每个环节都让每个婴幼儿受益等。他们的回答反映了当前早教机构教师欠缺扎实的婴幼儿教育理论基本功,缺乏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洞察婴幼儿的心理变化的能力,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在走访时,我发现一些早教中心是以评分来控制教师的行为,违反规定后按相应的分值扣除,分值与工作挂钩,这样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就减弱了,在分值扣得多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干脆就不来上班了,认为这个月的工作只剩下基本工资,其他都被扣除了,因此教师们的工作就出现了倦怠现象,这都与早教中心的管理能力水平息息相关。
目前,早教教师的专业成长几乎未被任何部门关注,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主管部门评定、无评价机制体系、无组织管理,导致目前早教市场陷入“教师无准入制度,门槛低,流动大,人人都可做早教教师”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我国目前亟待建立国家层面的0岁至3岁婴幼儿早教教师教育标准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0岁至3岁婴幼儿早教教师准入制度,以此来规范0岁至3岁婴幼儿教师教育的内容,限定早教教师队伍最低起点,保护优质早教教师教育资源。
早教是一个社会大工程,同时还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需要政府扶持、社会支持,特别是早教机构的身体力行,这些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应尽快出台针对早教市场的统一标准和监管体系。
记者 赵 丽
实习生 余晨扬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