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记:报效祖国还需要理由吗
“回国后,我觉得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国家富强了,个人才会好。”
走出人民大会堂,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记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一切靠的是党的领导。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的面貌。”
1964年,张学记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981年从安徽化工学校毕业后,他分配到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做技术员。1994年,还在读博的张学记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小的纳米级超微传感器,震惊了科学界。为此,《光明日报》曾做了一整版的报道。
博士毕业,张学记选择了出国做研究。“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了党和国家推行改革开放、高校恢复招生,才有机会上大学,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这是我一生中的转折点。”张学记说。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做完博士后研究,张学记进入世界精密仪器公司,2004年被聘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
留美多年,张学记发表在顶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达30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专利授权40多项,先后开发出30余种产品,在100多个国家应用。
功成名就之后,不少朋友建议张学记申请美国护照,都被他婉言谢绝。“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报效祖国还需要理由吗?”
2008年,我国启动“千人计划”,引进并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张学记积极响应,于2009年回国担任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我当时就认定,回来要做‘顶天立地’的事业,‘顶天’就是要出第一流的成果,‘立地’就是要把成果产业化,服务国家建设和百姓生活。”张学记说。短短几年间,在张学记带领下,北科大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如今,在繁忙的科研之余,这位党龄超过30年的老党员喜欢和刚入党的年轻人交流,和年轻人聊美国梦与中国梦。张学记认为,美国梦讲的是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而中国梦一方面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另一方面更强调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回国后,我觉得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国家富强了,个人才会好。年轻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生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张学记说。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大篇幅谈了要培养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张学记告诉记者:“就我自己来说,除了多出好的研究成果,还要带好学生、带好队伍,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光明日报记者 邓凯 罗旭 殷泓 王逸吟 王昊魁)
《获得感—名家谈》
看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导熊跃根从社会学角度谈如何理解“获得感”。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