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合理确定涨幅”成新特点

 李金磊

2016年06月01日08: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多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合理确定涨幅”成新特点

  自今日起,山东将正式开始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重庆、辽宁、江苏、海南、上海等多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合理确定涨幅”成为本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新特点。专家认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需统筹兼顾劳动者的诉求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资料图。刘新 摄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自2016年6月1日起,山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710元、1550元、139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7.1元、15.5元、13.9元。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上调。此前,海南省自2016年5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430元。

  上海从2016年4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020元调整到2190元,增加17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8元调整到19元。需要说明的是,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

  重庆、辽宁、江苏自2016年1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重庆第一档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250元调整为1500元;辽宁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300元增加至1530元;江苏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涨至1770元。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

  “合理确定涨幅”成新特点

  今年3月中旬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国务院3月份底批转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也要求,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在本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过程中,“合理确定涨幅”成为新的特点。

  浙江在今年4月份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合理把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节奏和力度。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原则上每2年调整1次,调整幅度基本与劳动生产率相协调。

  “合理调节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广东今年公布的《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坚持收入水平增长幅度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2016年、2017年最低工资标准暂按2015年5月发布的标准执行,并适当降低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天津在2月份出台的《天津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第一批政策措施》也提出,合理控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2016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拟由1850元调整为1950元,增长5.4%,执行起始时间延后至7月1日。

(责编:盖琳(实习)、申亚欣)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