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改革——
奋勇击楫中流争当改革先锋
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1978年冬天,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在大包干“生死状”上摁下红手印,掀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如今小岗村发展得怎么样,习近平十分关心。
春风十里,麦苗青青。 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小岗村高标准示范农田里。他沿着田埂走进绿油油的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当前小麦正在抽穗灌浆,据目前长势估算,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端详着茁壮的麦苗,总书记喜上眉梢。
习近平指出,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当年农家”是上世纪70年代典型的农家院落,现在已是小岗村一处旅游景点。院子里,几间低矮的茅草房,墙上刷的标语早已褪色,但红色字迹依稀可见。习近平俯身走进屋内,看到的都是定格的当年景象:老式的生产工具、简陋的生活设施。在大包干签字室,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与“当年农家”一墙之隔的,是村民吴广利家漂亮宽敞的新居。看见习近平来到家门口,老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是在做梦吧?”握着总书记的手,他这才定了神,便连忙请习近平参观自家新居。习近平问他:“盖这个房子要花多少钱? ”“十几万块钱。 ”总书记称赞他们生活幸福。
今年73岁的严金昌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他和老伴与四子严德双一起生活。一家人经营着“金昌食府”农家乐。习近平问:“平常来的客人多吗?”严金昌说:“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 ”总书记说:“好!农家乐,乐农家。”看到他们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习近平表示,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他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希望大家向沈浩同志学习,进一步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面对平易近人的总书记,严金昌由衷感叹:“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您提出了中国梦,我们小岗人也有小岗梦。 ”习近平说:“是啊,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祝你们生活越来越好! ”
随后,习近平在小岗干部学院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滁州市委书记李明、凤阳县委书记米德成、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吴小林、大包干带头人代表严俊昌、种粮大户代表程夕兵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显著变化,畅谈当前党的农村政策亮点和深化农村改革前景,对党和政府进一步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边听边记,不时同他们交流。
习近平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