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说网信精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

2016年04月27日15:50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习近平说网信精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二)

  习主席说,网络就是草野,网民就是草根。应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连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入。只要上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江湖,鲜活着每个人的存在,更迭着的每一天的咨询。

  所以:"居庙堂之高"还高吗?只要关注网情,就是融入民情;"处江湖之远"还远吗?只要联通网络,就是贴近家国。

  中国历史上曾经很是嘲笑西晋的惠帝司马衷,说他弱智。原因在于,有一次全国饥荒,朝臣报告说老百姓都没饭吃了,很多人饿死。而这位晋惠帝听后居然奇怪不解地问:他们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啊?这就是《晋书》里记载的:"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自此,所有拿此事作为案例的书本里,都在讽刺晋惠帝的白痴。其实,这件事倒不一定就反映了晋惠帝智力低下,它更加说明了,长于深宫之中的帝王,他真的不知道普通民众的生活情况是什么样,他真的不理解寻常百姓家会饥荒到没有饭也没有肉!这就是"不知政失"的巨大悲哀,这更是"不在草野"的根本谬误!

  为什么电视剧里总在上演古代皇帝微服私访的剧情?一方面,反射出被众星捧月、高处不胜寒的治国者,他们太迫切需要了解真实的社会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广大的民众心理,太渴望上层执政者能够真正懂得百姓、尊重百姓、善待百姓、服务百姓。

  所幸的是,当今的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简单架通官场与社会,它更是一张网、全面网罗领导与民众,紧密拥抱庙堂与江湖。

  (三)

  草野的江湖、草根的世界,绝不代表层次低、见识低,相反,历来就代表着鲜活强劲的生命力、民族绵延的黄土地。

  从文化上讲,被尊为儒学经典、诗歌源头的《诗经》,就含有大量民风诗歌的采集与编纂,《诗经》"风雅颂"三部分的这个"风",就是专指民间歌谣。比如,"关关雎鸠"的鸣唱、"桃之夭夭"的欢歌、"在水一方"的飘逸……这些令后人膜拜向往的诗情,无一不是来自当初最民间、最草根的哼唱,却最终被礼敬为中国文化传世不朽的经典篇章。

  直到现在,音乐、书画、舞蹈等艺术家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还都需要不断地去各地"采风"。采风,就是深入生活、采取民风,就是历身草野、学习草根。

  而草根,确实需要我们学习、尊重和珍视。比如《红楼梦》里写尽了官宦世家的纸醉金迷、高不可攀,而其中看似最土气的一个小人物,来自农村的刘姥姥,在贾府的金玉满堂面前是似乎那么的相形见绌,——然而,在大观园众多贵妇人和娇小姐的宴会之上,只有这个草民刘姥姥最是身康体健、茁壮结实;而在贾府落败、走投无路、亲友冷眼、小人陷害之时,又是这个草根刘姥姥挺身而出、出手相救,她用平凡的百姓生活保护了贾府的后代血脉,她用生长在草野的淳朴良知延续着那些生命与情谊。

  所以,草野还是很多人偏见中的"粗野"吗?草根还是很多人忽视中的"底层"吗?所谓"高手在民间",就在广大的民间土地上,生生不息地鲜活着一个民族在各行各业、在各方各面的生命力。

  而在已经拥有七亿网民、还将汇聚更多网民的中国,网络空间,就是一个广大而真实的民间,不可不进入,不可不融入。

  "知经误者在诸子",文教者要传播于这个民众空间里,才能真正做到,把精英层面独有的思想智慧,转化为民众共享的精神力量;

  "知政失者在草野",为政者要服务于这个民意空间里,才能切实做到,"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杜绝空谈、实干兴邦,谨防落后、与时俱进,少无用功、精准有效。

(责编:纪   宇、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