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畸形”城市化历程:彩礼先跟城市接轨 图【3】

2015年12月09日07: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乡村“畸形”城市化历程:彩礼先跟城市接轨 图

  人们一遇到事情便喜欢诉诸暴力,淳朴的民风摇摇欲坠

  看到老人绝食而死的悲剧后,阎海军心里很清楚,在千千万万个崖边,甚至,这种人心的危机还蔓延到了村庄的各个角落。

  一名村干部告诉他,自己最发愁的莫过于发低保。确定低保名单的日子,他过不安生。“给了老子儿子嫉妒,给了哥哥弟弟嫉妒,给了谁都会有人不满,不满的人还会四处告状、投诉”。

  十几年前,乡里曾派干部来为崖边加宽农路。农路自外村蜿蜒而来,一路靠占用农田才得以推进。当工程推进到村口时,碰上了两口作废的水窖。那是属于村里一对兄弟的,两人听到推土机声响,冲到村口死活不让填水窖。

  两兄弟和村干部吵得面红耳赤,却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推土机只能占用路右面一个村民的土地。第二年,项目继续推进。这回,不但两兄弟态度坚决,上次无偿让出土地的村民也表态“坚决不再退让”。

  僵持之下,推土机原路返回,那条路断断续续修到了2013年。

  “虽然农路占了村里人10多亩的地,但这毕竟事关全村人的利益。”阎海军说,“现在人人都‘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讲自身利益最大化,集体的作用已微乎其微。”

  阎海军眼里的崖边人,也沾上了城市的市井气息,却不再尊崇礼法,可以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甚至发生流血冲突。

  这不再是阎海军儿时的那个崖边了。那个邻里间常常互留好东西、谁家有事儿全村人都会出动帮忙、“人与人之间亲密坦诚”的崖边,没了。

  在他的眼中,短短几十年时间,城市化给崖边带来了数不清的进步,这个自明朝诞生的村子终于一步一步地向着现代化迈进。可与此同时,人心受到物质文化的冲击,礼仪、友爱、道德都被金钱碾压。

  阎海军心里清楚,这是当今中国,许多农村都面临的现状,但这些村庄都在快速地受到城市化冲击,根本来不及思考更多。“无论是主动拥抱抑或被动地融入,农村早已和城市化浪潮密不可分,矛盾交织中,每天上演着血泪和悲情交集的故事”。

  比如自己,虽然户口落在城市,可他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但回到农村,又被隔阂,也找不到曾经的记忆。在一个失眠的深夜,他写下一首诗:

  李老汉死了/张老汉死了/王老汉死了/……/慢慢地/村庄也老了

  大哥从二十几开始抬棺材/现在四十几了还得抬/他抬的不是死了的人/是村庄里还活着的共同体

  父亲老了/母亲老了/他们总在操心以后的事/他们说/他们死了绝对有人埋

  大哥也快老了/埋了半辈子老汉的他/总在担心自己死了没人埋

  我们都走了/我们亲手砸碎了共同体/我们死了/谁来埋葬 (记者 袁贻辰 照片由阎海军提供)

  (原标题:谁在崖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