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小城何以有大爱

监利治吏(人民眼·本期聚焦·干部作风)【4】

本报记者 顾兆农 田豆豆 付文
2015年11月27日03: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曾经以“爱告状”出名

  如今“小城大爱”已成监利新名片

  监利人“爱上访”“爱告状”出了名。

  “2011年10月任职县长后,我第一次调研是到县广电局。刚要离开广电局时,在大门口就被群众拦住了,他们‘扑通’一声就全跪下了,让我很震惊。”黄镇回忆,一问原来群众是为家里下水管排水不畅问题上访。

  “我到监利第一天上班时,县政府大院里挤了三四十名上访群众,还拉起了‘我要吃饭,我要种田’的横幅。”董新发说,“当年县委县政府大院内上访者堪称‘络绎不绝’。”

  信访情况好转开始于2011年,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数量大幅下降。2010年、2011年两年上百人次进京;2014年只有二十来人次;今年只有十来人次,涉及两个人。2012年开始,监利信访工作连续3年受到荆州市表彰;2014年被湖北省表彰,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县信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来上访的群众都比较理性、有序地表达诉求,不像过去“拍桌子,打板凳”,怒气冲冲,堵门堵路。

  农民负担重曾是监利农民上访的主要原因。国家免除农业税后,一些地方仍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引起农民不满。2013年,有媒体报道监利农民负担依然沉重,湖北多位省领导批示要求彻查。

  原来,尽管国家早已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但监利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一些被精简的机构“改头换面重开张”,继续安置应该被分流的人员。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乡镇机构改革后,某乡镇设立了一个“小公社”,作为二级机构夹在镇、村之间,人员达上百人。这些没有编制的人员,得不到财政供养,工资、福利、工作经费从哪里来?还是从农民身上收。

  当年,监利开展全县财务大清理,清退140多名超员村干部,精简了110多名超配的工作人员,退还了农民近1200万元资金。其中包括700多万元招待费,监利县要求村干部在群众大会上当众退还,“把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

  去年,湖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吴琦又去监利明察暗访了一天半,所到之处,农民都回答“真没乱收费了”。

  除了农民负担问题,各种民生事项也是上访热点。“过去,不少干部高高在上,服务意识薄弱,回避、推诿矛盾的多;群众对干部不信任,所以信上不信下,越级上访的多。”县信访局局长冉军垓说,随着监利县干部作风的转变,矛盾化解更加有序。

  对此,王新鹏夫妇感触最深。2001年12月,柘木乡食品所将所内一处房产卖给何某;后来,食品所在没有与何某废止房屋转让合同的情况下,又将房产转卖给王新鹏。一房两卖,王新鹏与何某的“拉锯战”也就此开始。

  2004年,监利县法院宣判,判决食品所(此时已改制,机构撤销)与何某合同无效,房产归王新鹏所有,但何某拒不交出房屋土地使用权证。

  10多年来,王新鹏夫妇基本每周一次,坐几个小时车到县城上访。随着食品所的改制和其上级部门的撤销,他们越来越找不到“主事”的部门,虽然执着上访却毫无结果。

  今年9月,监利县主要领导亲自督办此案,经过10多次协商,王新鹏夫妇终于可以办理房产证了。

  群众相信干部真的在为百姓谋利益,大灾大难面前,才能上下一心。

  江城路59号,监利人民广播电台。“东方之星”号客轮救援期间,监利满城的志愿者“黄丝带”就是从这里飘起。

  “我长期在监利生活,以前这里名声不太好。”电台负责人杨用富说,“当时呼吁大家把车献出来无偿服务,有没有人来,我心里真没底。但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电台的小院子就挤满了车。”10天时间,3160辆私家车加入黄丝带行动。

  11月3日上午,记者随黄镇走访慰问了救援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县城天府东路陈记炸酱面馆,80后老板鲁超操握住黄镇的手说:“我们就是想让大家感受到监利的温暖,不求啥回报。”救援期间,陈记炸酱面馆为遇难者家属、解放军等提供免费用餐,共送出8000多碗面条。

  党风与民风的良性互动,从一段插曲中看得最清楚。“东方之星”号客轮救援过程中,一位外媒记者采访一位当地农民时,试图诱导他批评指责政府,结果反而被怒斥:“你还有没有良心啊?你没看到他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忙着救援吗?”

  6月中旬,“东方之星”号客轮善后工作临近尾声时,台资企业东莞崧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吕崴林,一家三代一起来到监利。吕崴林的老母亲年近九旬,但仍坚持亲自赶到监利,“监利的民风这么好,人这么善良,在这里投资我放心。”

  “小城大爱”,已成为监利的新名片。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27日 16 版)

(责编:王政淇、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