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演讲中提到,这些英国文艺作品曾影响中国--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学习有方】

习近平演讲中提到,这些英国文艺作品曾影响中国

潘婧瑶

2015年10月22日13:59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编者按】今年是历史上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了大量英国传统文学和当代英国文艺作品,并评价这些作品“让中国人感受到魅力”、“受到中国观众喜爱”。他指出,这一切,印证了中英友好已深入人心,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有着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人民网记者盘点了这些曾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力的英国文艺作品。

 

    1. 莎士比亚戏剧

    习近平说:“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简·奥斯汀、狄更斯等人的作品让中国人感受到英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之后他又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在陕北当农民的7年青春时光里所读到的莎翁作品:“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

    1902年,维新领袖梁启超第一个把Shakespeare译成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亚,并极力推崇这位英国作家。之后,近代翻译家林纾用文言文翻译的莎翁作品在近代知识分子中成为流行。中国现代戏剧的主要奠基人曹禺、田汉、郭沫若、老舍等都深受莎士比亚剧作的影响。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带有莎士比亚式浪漫诗剧的色彩。曹禺曾说:“我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莎氏的作品,越读兴趣越浓,越看越想去钻。他的作品是如此之引人入胜,不但深刻,有哲理性,而且又是那样地富有感染力。”中国诗人像闻一多、朱湘等人也曾尝试过模仿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创作。

    改革开放后,莎翁作品再次风靡全中国。据统计,仅从1978至1988年这10年间,莎士比亚戏剧印行总数就达到约160万册。“生存还是毁灭”等莎翁名句在当今中国脍炙人口。

(责编:潘婧瑶、盛卉)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