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刻葫芦第四代传人阮熙越。王俊景摄
阮熙越:前路险阻 愿继承家族衣钵
葫芦,谐音“福禄”。因此,历来被收藏者所喜爱。
阮光宇是阮氏微雕的创始人,其子阮文辉作为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将中国微雕刻葫芦艺术推上了时代的高峰。
第三代传承人阮琳书法习赵孟頫,善画工笔仕女和意笔山水与罗汉,作品亦为国内外收藏家所重视。阮琳曾想通过走注册商标这条路,维护阮氏雕刻葫芦的知识产权。但被父亲拦了下来,他说,“不要为难他们,手艺人不容易。”
阮熙越是第四代传承人,200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目前,她已辞掉了在旅游部门的工作,一心一意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工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阮熙越表示,“刻葫芦的实用性不强,要指望靠这个赚钱非常困难。我的母亲也有一些学生,但大多是业余学一学,并没有当作主业在做。我作为阮氏家族的后人,一定会坚持学习,精益求精,将这门艺术传承下来。”
叶洋:愿做文化中介 推广剪纸文化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剪纸艺术的魅力经久不衰。
民间工艺美术家叶长友的剪纸创作生涯长达半世纪,其剪纸作品已超越传统剪纸民间技艺的性质,向艺术品迈进。他创作的《兰州古八景》真实再现了兰州古八景——“五泉飞瀑”、“兰山烟雨”、“白塔层峦”、“梨苑花光”、“河楼远眺”、“古剎晨钟”、“虹桥春涨”和“莲池月夜”,艺术价值非常高。
对叶长友来说,剪纸是艺术,赚钱并未在考虑中。但对叶长友的儿子叶洋来说,这样的想法未免不现实。
“我们做剪纸当然不是单纯为了钱,但试想一下,没有钱,手艺人吃什么。如果没有人做这一行,艺术又怎么能传承下去。”叶洋表示。
为了推广剪纸艺术,创造经济效益,叶洋没少下功夫。参加展会,举办交流,叶洋的足迹踏遍了国内外的土地。
叶洋告诉记者,他希望成立一家文化中介,在保证收入的前提下,将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播得更远。
民间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勤劳的直接体现,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三家传习所的建立正是基于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目的,使人、项目、基地“三位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免费为传习所提供场馆,并给每个传承人每人每年5000元的经济补助,同时要求传承人招收徒弟,对徒弟的作品进行详细记录,每隔一到两年,政府要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一次展览。
不过,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手艺面临着后继无人,与市场脱节等窘境。保护“非遗”,任重道远。如何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也将是政府与传承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来源:新华网)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