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后人共忆国宝避寇路【2】

2015年08月21日09:0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两岸故宫后人共忆国宝避寇路

  垂死犹怀故国心

  烽火迁徙路上,与故宫文物相守,庄严给孩子们种下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庄家四兄弟,成年后所从事的事业都与文化相关。庄灵的大哥庄申专长美术史研究,二哥庄因是作家,三哥庄喆是书画家。

  庄灵说:“那时的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每天都与大自然为伍,精神上倒是自在富足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他说:“抗战胜利,举国欢庆,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

  次年1月,庄家人告别飞仙岩,陪着文物又出发了,目的地是重庆。那段旅程和先前完全不同,“一来大家心情都很好,二来天气晴和,路旁都是翠竹绿树,让人更感愉快”。

  1945年初到1947年夏,庄家的孩子们在重庆恢复了学业,这段时间也成为庄灵“出生以来最安定的日子”。

  1947年6月,庄家人与故宫同仁,守着文物登上军舰,从重庆沿长江而下前往南京。那是庄灵平生第一次坐船,十分兴奋。他还依稀记得,父亲指着两岸插天的崖壁,告诉他们哪是夔门的刻石,哪是白帝城和古栈道,哪是云蒸雾绕的巫山十二峰……

  当年12月,故宫所有迁往抗战大后方的文物悉数运回南京,故宫博物院在北京和南京两个院区的事务逐步恢复。

  1948年12月,庄严带着一家人与故宫同仁,随着320箱故宫文物,在南京下关码头登船前往台湾。庄灵还记得,那天天气阴沉,风强浪高,船体摇晃得厉害,人睡在文物箱子堆成的平台顶上,他觉得自己“像被不断摇筛的煤球”;靠近舰首地板上拴着的一只黑色大狼狗,由于晕船,嚎吠得十分难听,还不时伸头呕吐……

  这样熬了四五天,船在一个早晨靠岸了,庄家在基隆港登陆,从此留驻台湾数十年。

  1980年,庄严在台病逝。庄灵说,一生为“故宫人”的父亲最大的遗憾,是有生之年没能亲自带着渡海来台的文物回到北京故宫,回到“他成长求学、立业成家、浸润深耕历代中国文化艺术的永恒故乡”。

  1999年,在离开贵州55年后,庄灵第一次回到安顺,一圆父亲遗愿。其后,他又3次回过贵州,每次总要前往安顺的华严洞看看。“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总想回来看看有什么变化,也想知道现在的人是否记得那段历史。”庄灵说,他如今还能用安顺方言和当地人交流。

  庄严先生的挚友、著名作家台静农为其所作挽联写道:“历劫与建业文房并存,平生自诩守藏史;置身在魏晋人物之间,垂死犹怀故国心”。庄灵说,“每当想起这副挽联,就会想起父亲,想起故宫,想起儿时和哥哥们跟随南迁文物一起长大的动荡艰辛岁月。”(陈键兴 孟昭丽 袁全)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