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遗迹
守护不可忘却的记忆(假日观察)【2】

重庆抗战遗迹
多元开发焕新光
本报记者 李 坚
将抗战遗址公园的建设与拆危建绿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文化体验、旅游观光、文博展览的文化经济产业带
走进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绿树成荫、环境宜人,不少市民在此休闲观光。背靠鹅岭、面朝嘉陵江的狭窄漫坡上,分布着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等5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集中展示了抗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金融等各方面的历史风貌。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占地12万平方米,前后连接曾家岩、红岩村,处于重庆抗战文化遗址长廊的中心位置,是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也是国内首个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展示历史文化保护成果的公园。
据公园建设方康翔实业公司副总经理苟毅介绍,公园修建前,辖区内房屋旧址不少被用作居民生活用房和工厂厂房,原有房屋60%以上属于C级、D级危房,74%的家庭处于最低居住保障水平以下,85%的家庭属低收入家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重庆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的建设与拆危建绿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总投入4.6亿元进行拆迁建设,使项目内650余户、2000多居民告别了危旧房,住进了新家园。在旧址修复的基础上,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栽种了香樟、黄桷树等大型乔木灌木,绿地率约60%。“公园通过将沿江堤岸整治、危旧房改造与保护文化遗址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文化体验、旅游观光、文博展览的文化经济产业带。”苟毅说。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的建成,正是重庆在综合利用中保护开发抗战遗址的缩影。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 重庆现存抗战遗址395个,涵盖重要史迹、外事机构、军事建筑、名人故(旧)居等11个类别。除此之外,还有92001件(套)可移动抗战文物。“重庆抗战遗址数量多,具有多样性和唯一性,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广泛分布在重庆22个区县,给保护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重庆市文物局局长幸军说。
重庆通过集中成片利用、整合对外开放、打造交流平台、开办专题展览等形式,加强抗战文物综合利用。目前重庆已有129处抗战遗址对外开放,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设有专题展览32个。建成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15家抗战类博物馆,宋庆龄旧居等10个抗战遗址渝台文化交流基地,以及上清寺—红岩村片区等4个抗战文物旅游区,年均接待人数约650万人次。
南岸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街区现存武昌中华大学抗战遗址群、孙家院子、永兴洋行旧址等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开发模式下,街区范围内已完成6500平方米文物建筑修缮,并将结合商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等业态,建设文化休闲区域,实现文物的合理利用。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方面,重庆还开展“抗战大后方历史研究”,出版《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武夷滨江公司、康翔实业公司、成都铁路局等共投入2300余万元,参与保护抗战遗址18个。
此外,在摸清资源情况、明确保护对象的基础上,2014年,重庆市文物部门联合规划部门编制《重庆市主城区抗战遗址定点定位规划》,将主城区314个抗战遗址的位置、保护范围、保护要求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实现抗战遗址抢救性保护与常态性保护相结合。今年,市政府又将《重庆市抗日战争遗址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列为立法计划,从认定、保护、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加强抗战遗址管理。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