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音乐"黑名单"背后产业链:主流传播"闸口"不能失守

2015年08月12日18:3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网络音乐"黑名单"背后产业链:主流传播"闸口"不能失守

  原标题 网络音乐“黑名单”牵涉背后产业链:主流传播“闸口”不能失守

  新华网武汉8月12日电(记者喻珮 姜潇 杨帆)网络音乐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在庞杂的网络音乐和庞大的用户规模中,时常冒出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神曲”和粗口。近日文化部公布一组“黑名单”,以规范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反映当前我国网络音乐市场面临哪些诚信危机?其背后蕴含怎样的利益链条和负面影响?网络音乐制作推广、市场生存现状几何?新华社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黑名单”凸显网络音乐诚信问题

  据文化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高达4.78亿人,较2013年底增长5.5%,高于我国同期总体网民规模的增长率;使用网络音乐应用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3.7%。可见,网络音乐已成为我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休闲类娱乐产品。

  音乐制作人、武汉音乐学院合成器教师姜胜楠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流行文化和日韩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受众的欣赏取向和品味,更为中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内容和创意来源。

  从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到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间经历了《猪之歌》《老鼠爱大米》《丁香花》等,网络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只要歌曲容易理解,并且朗朗上口就有可能成为网络流行曲。

  近年来,网络歌曲以通俗性、倾向性、娱乐性等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鸟叔的《江南Style》跨越语言的界限,其旋律和标志性舞步风靡中国大街小巷。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不仅成为“中国大妈”广场舞必备曲目,也流传至许多国家,被翻唱模仿。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因其奇特的音乐风格,广为传唱,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一些音乐创作借助网络的力量“火”了,而另一些却被叫停。

  “这批被禁歌曲在内容导向上存在问题。低俗和暴力语言歌曲的盛行挤占了优秀音乐作品的生存空间。”中娱智库创始人高东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网络音乐因其创作者素质良莠不齐等原因给文化市场带来了很多糟粕。

  “一份‘黑名单’映射当前网络音乐市场所面临的诚信危机,其背后蕴含的利益链条和负面影响更应关注。”姜胜楠说。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