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从严治吏,关键是从严监督(前沿观察)
——基于4009个有效样本的调查分析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受访者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效果评价 |
![]() |
受访者认为从严治吏面临的最大挑战 |
![]() |
受访者认为目前从严治吏“严”的程度 |
■对于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的效果,七成以上受访者表示比预想的要好
■四成以上受访者认为,从严治吏最需要防止“搞形式主义,假、大、空”,在众多选项中排在第一位
■更多受访者认为,从严治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利益关系难以处理”、最大障碍是“制度建设跟不上”
■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从严治吏,最应治理干部“作风不正”
■更多受访者认为,从严治吏,更应从“从严监督”和“从严选拔”两个层面入手
■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当前,从严治吏还没有“严”到应有的程度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走好群众路线,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新一届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管党治党、从严治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两年多过去了,群众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的效果究竟有哪些具体评价?在今后的实践中,从严治吏之“严”,应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弄清这些问题,可以更持续、更有效地从严治吏、刷新吏治。
为此,本报“从严治吏如何严起来”调研组与《人民论坛》杂志社于5月10日至23日联合开展专项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发布问卷、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问卷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区、市)4324人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09份,有效回收率92.7%。其中,普通群众占52.6%,专家学者占14.0%,公务员占18.7%,企业管理者占14.7%。
“严”到实处,方能赢得群众认可
从严治吏,要求严格管理监督干部,进而以新思想新状态新作风,去实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提高自身服务群众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您对十八大以来的从严治吏的效果如何评价”时,表示效果比预想的好很多和比预想的好一些的人,占到了受访者总人数的73.4%,另有7.0%的人表示效果和预想的一样好。相对而言,表示效果不太理想的人仅占受访者总人数的17.4%。不仅如此,不同类型的受访群体对从严治吏的效果评价总体一致。本次调查显示,受访的专家学者、公务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普通群众四个群体,表示效果比预想的要好的人,均占各受访群体人数的70.0%以上,说明对于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所取得的效果,社会各界普遍给予好评和肯定。
因此在群众看来,对于从严治吏之“严”,必然要“严”在避免权力异化,“严”在实处,“严”于惩治那些真正有问题的干部。这也在本次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当问及“从严治吏,最需要防止什么现象”时,43.4%的人选择了“搞形式主义,假、大、空”,在所有选项中选择比例排在第一位。而从分群体的角度来看,本次受访的普通群众,选择该选项的人数所占比例(48.0%)不仅最高,而且在比例上也要明显高于另外3个受访群体(专家学者、公务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说明普通群众更加殷切地希望从严治吏之“严”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在众多选项中,排在第二位的是“以治吏为借口,增加手中的权力”,共有25.2%的人作出了该选择。与此同时,从分群体的角度来看,受访的专家学者群体,选择该选项的人数所占比例(32.74%)要明显高于另外3个群体(普通群众、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公务员)。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