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去打工。”
“给孩子们上节课吧,讲讲外面的世界,他们一定特别喜欢!”同行的新华社摄影记者黄孝邦建议我给孩子们讲讲“外面的世界”。他经常采访蹲点在这里,了解孩子们,更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
望着一张张湿漉漉、鲜活的小脸,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交流课定在晚上自习时间。为了和孩子们尽快熟悉,在零零散散摆放了不少图书的阅览室里,我和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面对面。
“同学们,这里的图书大家有没有阅读过?”我问。
“有!”有孩子回答。
“晚上我想和大家举行一次读书活动,好不好?”
“好!”
征询下,孩子们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图书以备晚上与大家分享。
“你叫什么名字?”在我追问下,个别胆大的孩子开始张开嘴巴:
“我叫蒙金英。”
“我叫蒙柳生。”
“我叫蓝海东。”
……
“我和姐姐、妹妹在这里读书。”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我和弟弟妹妹跟奶奶爷爷。”
“我和奶奶。”一个羞涩的女孩说道。
“她爸爸死了,妈妈走了,她跟奶奶……”另一个女孩补充道。
……
这所大化县最偏远乡镇之一的小学,学生寄宿率达95%以上。孩子们的家分属于弄勇村下辖的不同村组,分布在方圆几公里的大山深处。孩子们从家走到学校单程往往需要2-3个小时的山路,有的时间甚至更长。寄宿上学成了大山小学的普遍现象,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
据了解,2012年国家在农村义务教育地区开始实施营养餐制度,同时当地政府不断规范并提高了“一补”资金。弄勇小学每名寄宿生每天可享受来自国家经费为4元“一补”和3元“营养餐”补助。孩子们的宿舍楼是近两年盖的新楼,配有全新的铁架床和一些公益组织捐赠的部分全新床架和被褥。2015年起,孩子们上学已基本不用花钱了,营养餐和免费寄宿让山区的贫困家庭更愿意更安心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全包”成了父母双双在外安心打工的最好理由。
山区孩子上学条件改善了,至少读书可以安心了。
在孩子们的簇拥中,我问:“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去打工。”身边一个大眼睛漂亮女孩轻声地说。
“去打工!”
“打工,挣钱!”
“打工,养奶奶!”
其他孩子们随声附和着。
在这里,七分石头三分田,土地贫瘠,仅有的农耕地种植玉米也仅够一个家庭半年的口粮。加之一些家庭“多子超生”,一年到头人均收入只有数百元。“打工-挣钱-盖房子”是村民最大的梦想,然而找一块平地难上加难,很多房子就建在路边悬崖旁,建房成本更是山外的一倍还多,仅建房需要的水一车都要200-500元不等。在这里,雨季用水才可稍显大方,因为用水要靠集雨,且是唯一途径。
这里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不是随着父母在打工的路上,就是被打工的父母留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家里。“打工”,是山里人生活来源的主要途径;“打工”,与“山外”画上了等号。
晚上的课,怎么讲,心里多少有了点谱儿。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