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论坛广州峰会探索社区慈善模式【2】

2015年06月10日14:5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慈善论坛广州峰会探索社区慈善模式

  全球视角下看社区慈善

  

“欧洲社会创新之父”——迈克尔诺顿

  “欧洲社会创新之父”——迈克尔诺顿的演讲主题是“社区慈善和社会创新”。他结合“筹资网络”、“伦敦马拉松”等大量英国社区慈善的案例,向参会代表阐述了英国社区慈善在筹资方式、志愿服务动员和政府合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他认为,社区慈善的本地化非常重要,在筹资方面的选择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政府资助、社会投资,也可以采用社区基金会的方式,运用商业思维将政府资源、社区组织、社区公众、企业部门结合起来,提升社区组织的自主运作能力和财务自主能力,才能发挥资金的循环效益,得到可持续发展。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王卫平教授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王卫平教授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角度,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专业的分析,深入发掘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慈善基因的继承、传递和发扬。他介绍,我国的社会救济事业一直由政府主导,这和西方发展历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认为我国要坚持救济和教化并重的慈善理念,建立政府、社会舆论和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多重监管机制,要进一步发掘和发扬中国慈善传统,比如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和管理者要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品端方,公正廉能”。

  

台湾社造联盟的卢思岳理事长

  台湾社造联盟的卢思岳理事长分享了台湾社区营造从无到有,从历经坎坷到蓬勃发展的历程。他表示,台湾的社区营造以培育公民为目标,强调社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重在培养社区居民自我诠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区居民赋权、增能和培力。“政府补助社区经费和购买服务,专业机构和学者提供咨询和辅导,社区组织具体实施,三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成为台湾社区营造的典型模式。”他介绍说。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智库中心胡小军主任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智库中心胡小军主任以广州本地的实践经验为例,对社区慈善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进行了缜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社区慈善的根本在于社区居民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发展社区慈善,是社会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其功能在于,动员和整合本地资源,拉动本地捐赠者持续参与,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使社区弱势人群的参与和融入,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将传统的施受关系变成伙伴关系,实现互惠主义的公益服务模式。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