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象为何如此任性?——云南“人象冲突”现象调查【2】

2015年05月30日07:3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野象为何如此任性?——云南“人象冲突”现象调查

  

  这是野象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镇大广管护站毁坏的木瓜树和卫星电视接收天线(2008年8月15日摄)。新华社发(张劲松 摄)

  “人象冲突”折射野象生存困境

  亚洲象是地球上仅次于非洲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成年亚洲象体重可达4吨至5吨。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国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临沧3个州市,数量不足300头。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明勇认为,野象生存区域内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人类开垦种植区域扩张、野象栖息地急剧缩小是引发“人象冲突”的主要原因。

  陈明勇介绍,亚洲象消化系统相对简单,对食物的利用效率很低,一头野象每天要采食植物约300公斤。“野象在森林里吃不饱,只能冒险走进农田采食农作物,人象之间发生冲突就在所难免。”

  此外,“野象属于食草动物,现在森林越长越密,野象喜欢的草类植物却越来越少,它们就会到周围的农田采食。”勐腊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曾会勤说。

  曾会勤介绍,当地曾尝试建设野象食源种植基地,但收效甚微。“野象如此大的采食量和活动范围,我们目前的投入简直是杯水车薪。”

  专家认为,建设野象迁徙保护廊道是解决野象食源紧缺、缓解“人象冲突”的关键。“野象迁徙保护廊道可以让野象在破碎的生存片区之间自由迁徙觅食,减少人象生存空间的交集。”陈明勇说。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