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在大山里的匈奴部落(组图)【3】

2015年05月14日18:19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原标题:被遗忘在大山里的匈奴部落(组图)

南溪村民的祭天大会

  在南溪村靠近村口的位置,静静地矗立着一座村里最古老的建筑——金氏宗祠。祠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逾400年。根据花园乡政府提供的《南溪建祠银纪》记载,祠堂的修建者是金氏始祖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的四十余世子孙金之俊。尽管时至当日,距离匈奴休屠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但从祠堂的布局、建筑风格,乃至大门内的踏脚石、门墩石中仍旧依稀可见匈奴民族的宗教神物和文化图腾,“这个(踏脚石)石雕很特别,是一个狮子的图案,狮子(石雕)在中国古代大都眼珠正视前方,而这个狮子眼珠朝上,表示要抓住机会、奋勇前行,非常彪悍,极具匈奴民族的特色。另外,这个麒麟(石雕),回头在望,望什么呢?遥望家乡、思念故土,它旁边的凤凰,辗转盘旋在上空,也表示对家乡的思念。麒麟旁边的蓝天白云及草原浮雕,象征着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向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匈奴在秦汉时期曾经称霸中国北方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然而,伴随着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内乱开始,这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逐渐衰败,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其中,北匈奴远走中亚,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留下了至今史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即今天的匈牙利人是否属于北匈奴的直系后裔,而南匈奴则西迁归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被汉民族融合、同化。南溪村的鼻祖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便是汉武帝时期归汉的一支南匈奴宗室。对此,负责当地宣传工作的花园乡党委委员徐沛沛介绍说,南溪村的村民至今保留着许多与皖南其他地方不同的民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每年八月十三的祭天大会。据考证,祭天大会是古代匈奴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今天的南溪村民仍旧保留着这一传统:口念祭文、跪拜神灵、游走五行阵等,其目的是驱赶瘟神,以保全村平安兴盛,“如同汉人在清明节一样,(南溪村人)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三祭祖,他们要在田间地头等一些地方庆祝三天,他们的祭祀活动不像我们(汉人),而是要驱逐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等,而且大都在夜间进行,祭祀完了,到第三天的时候再回到祠堂,架起篝火,大家在一起吃牛肉、羊肉、烧烤等,这些都隐含着草原民族特有的习俗。”

(责编:张迎雪(实习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