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敬老院院长的孝与忠:30年赡养105位老人【3】

2015年02月14日10:2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一位敬老院院长的孝与忠:30年赡养105位老人

  敬爱无亲疏,孝老成风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银江将桂五镇所有老人都视为父母。

  “全镇有5752位老人,41位是五保户,21位在乡村。”李银江对桂五镇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孝道,是亘古不变的责任和道义。”

  为了守护这份责任和道义,李银江几十年如一日走乡串户探望全镇老人,屋顶越低、条件越差的地方越引起他的注意。

  “叮铃铃……”每次听到车铃声,老人们就知道,是李银江来了。那辆坐垫裹满层层花布的老凤凰牌自行车,载着他访遍了镇里每一位老人。

  对不孝的子女,李银江是出了名的严厉。

  85岁老人方余东患有白内障,几近失明。老人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子女每月轮流给独居的老人送粮食和烧锅草。二儿媳史丛美和老人向来不和睦,轮到她时,只送口粮不送草,老人只能拿着麻绳去二儿子家捆草。

  方余东找到了李银江。了解情况后,李银江把史丛美叫到办公室,从法律和情感角度对她进行教育,并下了最后通牒:“你今晚连夜挑两捆草到你公公家!”知错的史丛美,再也不对公公不敬,还常把刚出锅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

  现在老人已分不清人了,唯独见到李银江,就念叨“小李”。

  老人口中的“小李”,其实已经58岁了,但敬老爱老之心始终如初。

  农村有人去世兴奢华大葬,丧葬用品价格居高不下,为了遏制殡葬市场乱象,李银江依托敬老院以进价出售殡葬用品,并新建了4个公益性公墓和两栋安息堂,对优抚对象和困难户一律免费。

  “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是要在人活着时多孝敬。”在李银江的劝说下,桂五镇丧葬风气好转,每年节省墓穴用地数十亩,节约费用20多万元。

  芝兰馨香,美德流芳。在李银江的带动下,桂五镇尊老爱老已然成风。

  因埋怨分家不公而拒绝赡养老人的张氏三兄弟,在李银江情、理、法的教育下,放下嫌隙,轮流照顾老人;

  逢年过节,到敬老院送米送油的单位络绎不绝,更有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进老人家里,陪老人拉家常;

  桂五镇为所有老人发一张理发卡,替老人免费理发……

  李银江对孝道超越血缘的坚守和传承,像沙砾般细碎,却是一剂社会道德的良药。这种最朴素的力量,撑起了人世间的大爱。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