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斗骗”记【2】

2015年02月10日08:1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老黄“斗骗”记

   汇钱的所有情节,和“杀人犯”叮嘱的一模一样

  骗子“高明”,普通百姓斗不赢,只能邻居、朋友、社会各界共同防范。

  老黄的妹妹被骗,老黄的妻子也遭骗,同样来自一遭电话,同样挑在工作日上午,黄太太独自在家。

  说来是“老把戏”了——电话那头一个低沉的男中音:“你女儿在我手上!”然后就是年轻女子的短暂凄厉的尖叫:“妈妈!救命!救我!”

  黄太太当时身体不好,一急,就信了。而殊不知,女性声音虽各不同,尖叫声乍听上去却都类似。

  一看上钩了,骗子就来劲,步步惊心,也步步精心。他先说自己是杀人犯,“背了人命的”,“走投无路”;然后说“知道你也不宽裕,我也不多要,给2万元钱就放人”;最后一句“你的电话不能挂”!

  电话不能挂断,黄太太又没手机,没法给老黄和女婿打电话。又急又恼,一句真话脱口而出:“我手边只有1600元,没有银行卡……”

  “杀人犯”语气还是凶巴巴的,但突然好说话了:“那就先付1万。”也突然会安慰人了,说:“杀人犯都不骗人,会骗人就不杀人了。”还突然细心了,说:“你去银行柜台汇款,银行的人肯定不让你汇,你就说是汇给自己女婿的; 如果银行还要追问,你就说反正1万也不多。”最后再次叮嘱:“电话不能挂!”

  果然,黄太太急匆匆赶到银行,所有的情节,和“杀人犯”所叮嘱的一模一样!

  “钱给了!放人!”黄太太回家拿起电话就喊,可“杀人犯”突然又翻脸了:“再付1万,不付撕票!”

  黄太太只好又往银行赶。遇到邻居,邻居听了一番解释一番劝:“这肯定是骗人啊!”黄太太不信,邻居就跟着去了银行,和银行的员工统统说了一番:“她被骗了,千万别帮她汇钱!”

  然后,邻居就赶紧辗转找黄太太的女婿和女儿,让他们赶来银行。

  很快,就在黄太太在银行里团团转、疯了一般求着汇款的时候,真真如同“神兵天降”,女婿来了,立刻接通女儿的手机——“妈,我在开会呢……”

  虽然在邻居、银行的共同帮助下,骗局被揭穿。可毕竟被骗1万元,黄太太因此大病一场,实在实在,算不上一场胜利。

   “得理不饶人”,对骗子绝不能“算了”

  老黄感慨,亲人朋友不多,可近几年个个挨骗。

  或许是出于对骗子的深恶痛绝,老黄总是“得理不饶人”。

  听他说话的一下午,记者忍不住说了好几次“那就算了”。换成普通人,也许都“算了”,自认吃亏,尤其是理财和保险产品,即便被骗了,那合同上白纸黑字,签着名盖着章;那一条条“读起来似懂非懂”的条款,谁让你不仔细看,谁让你不懂也不问的;还有那么多数字,可能自己记错了,或者算错了。唉,算了算了!

  可老黄绝不“算了”!

  一次他买保险,保本保息,对方说得天好地好,“3年产品年利率5%”。老黄说时间有点长,两年行不行?对方满口答应。接着就是一张张的协议和合同,签一堆字就好。

  可保险到期的时候,老黄算了算,比对方说好的少了1000元钱。老黄自己都说“小钱”,“毛毛雨”而已;但他对“骗子”就是要争个理。

  老黄打电话给业务员:“5%年利率是不是你说的?!”他告诉记者,“秘诀”是态度一定要硬。

  “我教你一个补救方法,你自己把1000元钱打到我卡里来!否则你麻烦了!”老黄一通硬气的电话后,钱进账了。

  老黄家中保姆阿姨,善良淳朴,可大字不识,听老黄打电话投诉,也凑上来问:“我手上有个东西不是很清楚。”她拿出来一份保单,老黄一看,哎呦!又是“老套路”。阿姨多年积蓄一直在银行存“定期”,一日在银行被人拦下劝说买保险,说是“利率比银行定期高一倍”;保险快到期了,她前不久去问,发现钱数不对……老黄打电话去仔细一问,年收益率只有1.8%,哪来“高一倍”?

  老黄霸气,拿着保单找行长评理——明摆着欺负不识字老实人嘛。行长也给力,虽然驻点的保险公司员工已经换了,但承诺会和保险公司协商,肯定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赔付。

  老黄又胜。但有时候,光凭“霸气”也未必有用,尤其对方更霸气的时候。

   老黄赞赏一位哈佛学者,硬是因中餐馆多收4美元要打官司

  老黄这几年,吃了数家银行的亏。在他看来,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隐瞒信息,无异于诈骗。

  老黄曾要从一家银行转出外汇,对方抛一句话“手续费1万元”; 他听了就较真了:“有依据吗?拿文件来!”管理人员一个个打马虎眼,副行长、总经理、电话客服全都模糊其词。一会儿说“文件肯定有,不过一时找不到”;一会儿又说“文件过期了”,拖了很久,在老黄一再坚持下,才肯拿出新条文,原来老黄的那笔手续费只要几百元而已。

  老黄还买过一家外资银行的基金分红产品,说预期年收益率有17.2%,其中8.02%的分红是“能保证”的,签协议又是一堆“想看也看不懂”的条款,对方对着录音机猛念一段“免责”,末了问一句“同意吗?”这协议就算签定了。

  结果也许你能猜到,收益显然和宣传的不同——不仅有管理费,还有半个月滞留期,等等等等,一个月后老黄实际算下来年收益率大约只有2%。

  老黄认死理,坚持投诉,坚持找行长和负责人,从营业部到支行,从分行到管理部门,不留情面地闹;他学了不少新东西,要求对方修改协议中不合理条款和虚假图表。

  有时候他不求赔偿,只求一个“不骗”。结果他都胜了。对方登门道歉、赔偿损失、内部整改……

  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实在是服了老黄,劝道:“这么大年纪了,要注意身体。”可老黄不买账,他讲了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真人真事——

  一位哈佛大学的学者硬是因为中餐馆多收了他4美元而计划打官司。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学者发现菜品价格与餐馆网站上公布的价格不一致,被“多收了4美元”,遂与餐馆交涉;餐馆老板解释称网站价格尚未更新,愿意道歉并退回4美元;学者却不依不饶,搬出法律条文,指出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是“严重违规”,要求餐馆对“超额收费”给予3倍赔偿。双方在法律问题上的对质,引得世界各地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评价这位教授“存心找茬”、“小题大做”,餐馆老板无奈地在邮件中写:“您看上去是位聪明人,真的值得在这件事上耽误时间吗?”老黄赞赏这位哈佛学者。照老黄的个性,他会一直斗下去。(记者 孔令君)

(来源:解放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