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弄“丢”了他们的午餐
上班挣钱,挣钱吃饭,这是一个最为平常的道理。但在刘小强的心里却有另外一番逻辑,“眼下,我们环卫工的吃饭问题是次要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家必须得有一个放包、换衣服的休息点。”
刘小强是兰州城关区道路清扫保洁队第一管理站的站长,不许环卫工再去吃免费卤面的“封杀令”就是他下的。在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背后,是他从业10多年来积淀的无奈而心酸的体验。
“臻兰羊肉泡店”距离那座全国闻名的黄河铁桥不远,距离兰州市的繁华中心——西关十字也很近。以此地为中心,划出40多万平方米区域的街道,就是第一管理站的责任区。
这个管理站有173名环卫工,每人每天平均负责2000多平方米街道的清扫和保洁,擦拭5个以上垃圾箱和200多米的马路栅栏。
由于身居闹市,此地餐馆饭铺店家林立,但却没人知道,对于每天通过体力劳动,保持街道清洁的环卫工们来说,吃一口热腾腾的饭,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奢望。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还能有比吃饭更高的奢望吗?环卫工杨素梅的回答是:“有的。”
由于没有地方放包,一年内杨素梅的挎包丢失了两次。“包里没装别的,就放点馒头和咸菜,包丢了,我的饭也没了。”
后来,杨素梅和几位同事合伙,在永昌路中段找到一个家属院的空房,寄放挎包;交换的条件是,负责把院子里的卫生打扫一遍,虽然增加了大伙的工作量,但杨素梅和同事们依然乐意。
能有地方放东西、换衣服,这让负责打扫秦安路的郭兰昌羡慕得不得了,“冬天换衣服里面穿得厚还好,夏天穿得少了没法换衣服,穿得多了又热得很,遭罪啊!”
采访中,一位环卫工说,一次在街边换衣服,正好被保洁队的领导看见,当面挨批评,事后还被罚款。
“我会扫,扫得好,这是兰州的门面肯定要弄好。”刘秀玲做环卫工作有18年了,负责兰州市委附近的街道卫生。她先前因为免费吃卤面上了电视被领导批评,看到记者她有些烦躁,“我知道你是记者,就吃了一碗面,我又没做啥坏事,我的马路扫干净了才来吃的。”
过了一会儿,看清楚面前的人没有拍照摄像,她的面色才柔和下来。
去年10月31日上午,天冷,她回家加了件棉裤,回到岗位上才发现裤腿没弄好,找个隐蔽的地方坐着弄。谁知,被督查的队长看到并上报,要求罚款500元在工友中引以为戒,原因是“以不雅姿势坐在路边”。
刘秀玲眼里透着倔强,家里人希望她别干了,她觉得自己还能干得动就不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家里买菜做饭需要钱,带小孙子上街也得有钱买个小吃。
委屈是必然的,那段时间的刘秀玲抹着眼泪给领导和工友解释原因。那以后,整个站的环卫工连吃饭都是站着,从来不敢坐,也没地方坐。
提起这事,刘小强也很有感触,“有时候,我走在路上,看到环卫工拿着一个干饼子在那里啃,很不忍心,太辛苦了。”
他说:“11点前是环卫工的工作时间,脱岗吃饭是不允许的。现在‘前面扫后面扔’的情况使得街上根本不能离人,出了问题我们也不好交代。”
原来,“臻兰羊肉泡店”推出免费卤面后,一度出现扎堆吃饭的现象,店铺免费供餐时间是早9点到11点,这时正是大多数环卫工上班的时间,三四条街没有环卫工,道路卫生差了,管理站挨了批评。
在兰州,一碗牛肉面6元到7元、一碗卤面8元到12元,许多环卫工觉得一碗吃不饱、两碗又太贵,舍不得。还有一个原因是,每天在大街上清理垃圾,没地方洗手换衣服。衣服脏、手也脏,进了餐馆,老板嫌弃、食客也嫌弃。所以,许多环卫工宁可饿肚子,也不进餐馆。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