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哪些名流草根成了总理座上宾?【4】--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独家:哪些名流草根成了总理座上宾?【4】

2015年01月29日10:20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你们可是衣食父母啊!”

赫捷

    在邱霈恩看来,民生是这天座谈会的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包括医疗卫生,比如赫捷提出的5点建议,包括健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医保支付改革、加强县立医院建设等。

    3名来自基层代表的发言,更是体现了总理对民生的重视。“就民生问题来说,就业和安居是首位。”邱霈恩表示。

王锐旭

    第一次走进中南海的王锐旭是大学生创业的代表。这个90后小伙子大学毕业没几年,已经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并拿到百万级别的天使投资。

    这天他刚一发言就引起了总理的关注,尤其是得知他的创业公司已经拥有47名员工后。王锐旭还骄傲地告诉总理,公司今年计划再招200人。

    他说自己“赶上了创业的好时机”。此前开公司时需要10万元注册资金,“我根本没那么多钱”,但恰好赶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减轻了负担。

张庆国

    在邱霈恩看来,来自甘肃兰州的棚户区居民张庆国能够走进中南海,向总理讲述自己从15平方米土坯房搬到100平方米新楼房的故事,体现了政府对城镇化、安居工程等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他指出,这一工作不仅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也体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更加符合民心民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方向。除了棚户区以外,还有许多危房需要改造,破烂城区、人口增长后的居住条件改善问题,都是需要政策重点关注的方面。

刘天华

    座谈会上最后一个发言的是刘天华。虽然他的头衔是河南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但当总理问他“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吧?”,他坚定地回答说,“是!”

    这位一口乡音的农民发现总理对种地等农家事极为了解,于是大胆提出了种植方面的一些困难。出乎他意料,总理不仅详细解释了相关政策,还说:“你们可是衣食父母啊!”。

    李克强说,粮食安全是我们的根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努力把国家的事办得更好些,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些

    竹立家指出,召开这次座谈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把民众的需求、民众的愿望、民众的心声最大程度汲取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来。

    这从座谈会上李克强的总结发言就可见一斑。听完10位代表的发言,李克强归纳大家的意见建议,首先是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他回应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都属于社会事业,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他同时表示,要用市场化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比如,提倡创新精神就需要宽容失败,收获创新成果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此外,在现实中,大家还经常会遇到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这不光表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社会事业领域也时有发生。“怎样让干事业者不再付出不必要的成本?政府就必须把文化生态搞好。”李克强指出。

    第三是致力于改善民生。李克强指出,中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用发展改善民生。他列举的一个数据也说明了政府对于民生的重视,既政府这几年70%的支出用于民生。

    “我们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就是要努力把国家的事办得更好些,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些。”李克强最后说。 

(责编:杨芳、盛卉)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