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8日(记者陈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今天联合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学生跨国流速加快,但我国依然是世界留学第一大国。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瑞典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美国和加拿大等传统留学目的国,依然是中国留学生的最主要留学国家。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3年门户开放报告》的统计,2013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为235597人次,在全美国际留学生中所占比重为28.7%。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有显著增加,从2011年的6.7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8.8万人次,从占该国留学生的22%迅速增长到33%。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加拿大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报告还显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特别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学生跨国流动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迅猛。从全世界看,国际留学生总量占全球高等教育总在校生人数的近2%,而在许多国家这一比重要高得多。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既给留学生接收国引入了大批优质生源,又有助于提高接收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而且,国际留学生也为接收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很多国家已明确提出将留学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说。
另一方面,作为连接国与国之间科技文化交流和知识成果传播的重要桥梁,留学生也对来源国的知识创新、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还显示,新兴留学国家和热门留学区域中心正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尤其受到本区域内留学生的青睐。
根据2014年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接收国际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中国。这表明,传统的留学热门国家,尤其是美英两国,依然保持着对国际留学生的巨大吸引力。
但是,随着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和选择的多元,五大留学目的国接收的留学生人数占全世界国际留学生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55%下滑到2012年的48%。
与此同时,很多新兴留学热门国家和地区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留学的地区选择更加分散和多样化。以亚洲为例,澳大利亚和日本正面临着来自新兴留学国家的挑战:2012年,中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和新西兰共接收了全球6%的留学生。阿联酋(迪拜)已经成为阿拉伯地区留学生的第三大留学目的地,仅次于法国和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选择在本地区留学的学生人数从1999年的18%增长到28%。这说明“就近留学”增长势头较为迅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区域内留学。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