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发,男,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矿产勘查专业。现任华东有色地勘局矿产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7年来,他长期坚持在野外一线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足迹踏遍国内外的山山水水,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次荣获华东有色地勘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经他主持完成的资补、中央财补和省地勘基金项目十多项,商业性地勘项目二十多项,生产性科研项目近十项。他主持的项目曾获国土资源部“优秀找矿项目二等奖”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几年来,徐忠发同志带领地勘团队在成矿、找矿模式等领域的生产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独立主持大型勘探项目和大型地质找矿研究。取得的业绩和主要成果包括:
2006-2007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充分利用老专家、科研院校技术力量,开展宁镇地区多个项目的铜多金属矿产普查、详查,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资料,以宁镇地区的地质矿化事实调查研究为基础,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遥感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宁镇地区新的成矿模式,圈定了一级找矿靶区14个,次级找矿靶区29个。其中,“南京市甘家巷铅锌矿详查”项目因成绩突出,获得国土资源部优秀找矿项目二等奖。
2007-2008年,负责安徽省当涂县杨庄大型铁矿详查勘探项目设计、组织实施野外工作,项目经费1100万元。作为项目现场总指挥,和同志们一起大胆创新,在“层位矿”以下之深部成功地找到了新的矿体,探明、控制铁矿储量1.5亿吨,为在宁芜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的盲矿体提供了先例和经验。
2008年至今,作为印尼塔里阿布岛铁矿勘查项目副总指挥、总指挥,全面负责项目部署、项目运行、报告编制与审核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在I、II、E、F、G、J、N等矿区铁矿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塔岛这个地质找矿工作盲区,结合先期掌握工作的成果,确立了空中、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三维找矿思路,采用了航空磁测、遥感、地面物探、地质测量、钻探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找矿手段。该项目产值已达1.44亿元,探明、控制、推断铁矿资源储量1.3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1亿吨以上,尚有续作勘查区块7个。另外,作为项目总负责,开展印尼乌拉威西岛10个矿权共342平方千米红土镍矿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探明镍金属量2.6万吨,预测远景资源量50.4万吨。
作为总工程师和专家组成员,参与了赞比亚资源风险勘探、阿富汗艾娜克铜矿探矿验证评价等十余项国土资源部和华东有色地勘局海外项目的考查、立项、设计、报告等评审工作;合著各种科研报告8篇,及时解决了地质勘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发表论文4篇,合著出版专业著作一部。
徐忠发同志对待工作细致缜密、一丝不苟,为地质找矿事业做出了不懈努力。在长期的野外工作中,该同志任劳任怨,许多项目前期没有资料可供参考,需要靠实地踏勘来寻找露头,查明地质界线。尤其在热带项目地区,交通不便,没有车辆,人员和后勤物资全靠步行和人力搬运,补给船只时常被暴雨所困失去动力漂泊数天,断粮后,他们只能来回步行10多个小时从海边村庄买得一些米。没有蔬菜,就以木树叶、野地瓜叶代替。工作中时常和着雨水下饭,躺在草棚数星星。每天不期而遇的大雨让所他的衣服没有一天是干爽的,身上都起了湿疹,溃破流水,瘙痒难耐,他从未言苦,从不言累,视找矿事业为一项神圣的使命。领导常说:“有忠发在,我们就放心!”员工更是视其为榜样。徐忠发同志一切从大局出发,舍小家,顾大家,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严谨态度,平易近人、谦和待人的工作作风无愧于一名最美的地质队员。
附:主要工作经历:
1987.7-2000.8 华东有色地勘局810队,从事地质技术工作。
2000.9-2009.4 华东有色矿产勘查开发院,从事技术及项目管理工作,曾担任地勘所所长\副总工等职。
2009.5-2009.9 江苏有色地质调查公司国内事业部,任副总工(主持工作)。
2009.10-2010.7江苏有色地质调查公司海外事业部,任副总工。
2010.7-至今 江苏华东矿产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