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河南

杨志强:大漠任驰骋

2014年12月12日09:24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杨志强,1963年出生,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国外地质分队分队长、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于野外生产一线,连续主持了3个局级重大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成果,为局地矿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技术的进步,源于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最艰苦的工作,杨志强从1992年到2000年近10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该工作,从技术员到组长、大组长、副技术负责人,艰难的工作历程见证了他的付出,也见证了他技术上的日益成熟。他在1:5万陵头幅、临汝镇幅、方山幅、神后镇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任副项目负责人,仍和所有人员一样一个人跑路线、填图、测制剖面。为了完成研究专题,他一个人追索地层,靠钢卷尺一层一层地测量、记录,在半年时间里完成了18条典型剖面的测量。

    在调查中他首次发现了河南省境内沉积厚度最大的(376米)的熊耳群早期裂谷盆地沉积—大古石组,并运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地层学原理揭示了裂谷盆地早期为河流—冲击扇沉积,向上过渡为湖泊—裂谷盆地沉积。这是河南省境内第一次对熊耳群早期裂谷盆地进行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研究,为熊耳群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繁忙的野外工作中,他不但指导着实际工作的紧张开展,还以顽强的精神不懈地追踪、关注着世界地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进展、新发现、新突破,并把世界最前沿的地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工作的实践中,他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对河南省嵩山南坡的中元古代五佛山期古地理、地壳运动特征、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嵩山南坡在马鞍山晚期存在着地壳不均衡上升运动和在峡门早期存在着地壳不均匀快速下降运动,其间为Ⅱ型不整合面;同时指出马鞍山期、峡门期沉积时的古地理格局与现代嵩箕地区高山深谷基本相同,古地形起伏及岩石地层的穿时厚度达250米。这些成果在嵩山南坡基础地质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对指导整个嵩箕地区五佛山期沉积盆地发展与演化、构造运动在沉积盆地中的表现与作用、岩相古地理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无畏无惧,源于对地质事业的忠诚

    为了实施局制定的走出去战略决策,在新疆开辟一片新的天地,2001至2011年的10年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东西天山的雪山峡谷,也踏遍了天山南北的大漠戈壁。

2006年,他负责我院在新疆的十几个矿权的检查、预查工作,二十余次单车翻越死亡之海—库木塔格大沙漠,几次都险些迷失葬身于茫茫大漠中,可他从来都没有害怕过、犹豫过,以无畏无惧的胆识和气概在3个多月时间里完成了近10个矿区的检查、预查工作,这其中包括新疆东戈壁钼矿区。

    新疆东戈壁钼矿区的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位于死亡之海—库木塔格大沙漠边部,是令人望而生畏之地。这里属极干旱气候区,一年四季风沙不断,最大风力8~10级,8级以上大风平均20天/年,6-7月份温度高达48℃左右,地面温度高达55℃,而最低气温温零下32℃。由于气候的恶劣,矿区为荒漠戈壁无人区。2007年由他任东戈壁钼矿区项目负责人开始对东戈壁化探异常进行查证。他是地勘二院第一个进入无人区驻扎的人,而他面临的是严酷的生死考验:后勤保障无经验、对矿区环境陌生、气候恶劣、高温酷暑、大风沙尘等等。他在东戈壁钼矿区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从来就没有动摇过,曾4次中暑晕倒在帐蓬里,竟瘦掉了10多斤肉。

    东戈壁钼矿勘查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矿区里,前前后后的地质队不知道工作了多少次,仅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就在此区域十进十出,都是无功而返,放弃了,而他不但在环境恶劣的矿区扎下了根,而且以其独到的地学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斑岩体全隐伏的情况下,利用硼、氟等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气态元素的异常及硼、氟异常与钨、钼、铋异常的套合关系结合异常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预测深部斑岩体的存在,以此为指导在普查施工的第一个钻孔中见厚度达200米的钼矿体、在第二个钻孔中于430米处穿见斑岩体,奠定了东戈壁斑岩型钼矿的勘查基础并取得了找矿重大突破,这是东戈壁钼矿勘查成果实现快速转化的基本前提,为河南地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疆哈密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该矿是特大型钼矿床,钼资源量达50.8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千亿元,列为河南省援疆重点项目。他的找矿方法也发展了我国的“成矿系列”理论,为中国隐伏斑岩型矿床的寻找与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中国科学院陈毓川院士、中国工程院李挺栋院士的高度评价。国土资源部汪民副部长亲临东戈壁矿区考察时,将东戈壁找矿模式概括为“定单找矿模式”。

    在东戈壁矿区近五年的勘查过程中,他始终吃住在矿区,和一般施工人员一样坚守在一线,他抛弃了小家的温暖,连父亲重病他都没能回家看一眼,等野外工作结束他上午回到家时,他的父亲在晚上就去世了,仅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安葬了父亲,他没有停留,忍着巨大的悲痛返回了矿区,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连父亲的五七忌日他也没能再回去。

    勇当重任,源于对地质事业的执着

    继东戈壁矿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后,来不及休息,他于2011年又承担了局级重大项目—新疆地区综合找矿。局决定将全局在新疆的探矿权进行整合,交给业务精通、技术熟练、具有顽强工作精神、能打硬仗的杨志强统一进行评价。局属21个探矿权分布于从东天山到西天山、从阿尔泰山到西昆仑山的相距几千公里的地域内,约半数矿区位于荒漠戈壁区。半年时间内他走遍了所有的矿区,在激流中骑马过河,在缺氧的高山上艰难跋踄,分析、评价了每一个矿区的勘查前景,为局决策矿权运作和确定勘查目标提出了宝贵意见,圆满地完成了评价任务。

    2011年底,鉴于河南省地矿局在澳大利亚设立的矿产勘查项目久攻不克、前景不明,局领导再一次点将要他去澳大利亚主持矿区勘查,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踏上异国的荒凉沙漠,在近50度的高温下工作达3个多,连过年都是在异国的荒凉矿区中度过的。2012年河南省地矿局与澳大利亚合作的8个探矿权决定投入勘查工作,他以坚韧不拔的努力和丰富的勘查经历认真研究了矿区铂钯矿赋存特征,发现了与传统地学理论呈反相特征的铂钯矿床,为河南省地矿局重大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撑。通过2012年至2013年的艰苦努力,他考察、勘查、评价了12个澳洲矿区,并主持了局重大项目—澳大利亚南澳洲欧莱瑞地区EL4664勘探报告的编写工作,使河南省地矿局在国外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主动权,也为河南省地矿局培养了一批能参与国外项目勘查、了解和熟悉国外勘查要求的优秀技术人才,为河南省地矿局的走出去工作进行了技术上的积累。

    由于技术好、业务精、具有献身地质找矿事业的执着信念,他在地质找矿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2008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他评为河南省地矿局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他在新疆东戈壁的找矿事迹刊登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2012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地矿局地质找矿十大标兵、河南省职工百名技术英杰,他的突出事迹刊登在河南工人日报上;2013年他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地质人,2014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这些荣誉见证了他的付出,也见证了他的成长,他就是这样一个在地质找矿领域不知疲倦、永不停步的人!

分享到:
(责编:徐娅文(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