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

李永生:爱岗敬业 找矿为荣

2014年12月12日16:5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1998年7月,一个戴眼镜、清瘦的青年学生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云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报到。他是刚从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李永生。看着他文弱的身影,大家心里都有疑问:这样的身体条件来从事地质工作行吗?

一、踏实肯干爱岗敬业

报到后工作任务很快就下来了,首先参与两个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调是地质工作中最艰苦的一环,也是对地质人员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工作区域位于滇西一带,被怒江、勐波罗河、南汀河分割,山高坡陡,植被茂密,蚊虫肆虐,工作环境异常恶劣。白天要早起赶路,一边工作一边做记录,晚上要挑灯夜战整理资料。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喝雨季留下的积水。有时为了一个地质构造或一个地质剖面要走一天的山路。天还没亮就起床、天黑了还没有赶回驻地的事常有发生,至今李永生还记得夜渡怒江的情景。有一次区域调查填图需要横渡怒江赶回驻地,当天从山顶下到江边已是晚上十点,漆黑的江边仅有船夫和一叶小扁舟在等他和另外一位同事,这位船夫还是早上约好无论多晚都得等他们。船夫摇着船桨渡他们过江时,江面一片漆黑,江风呼啸,刚才赶路时的满身汗水此时变成一身冷汗。原来这个渡口叫打黑,据说当年滇西抗战时日军追击国军至此,正好天黑而得名,因江水冰冷湍急,日军始终未能渡过怒江天堑。每次回忆起夜渡怒江,李永生都觉得后怕,也以此提醒自己和同事,在野外工作安全第一。工作16年来,李永生负责的项目没有出过一次安全事故。有人问李永生,搞地质又苦又累,待遇也不好,为啥看你还有使不完的劲?李永生说,我学的是这一行,不跑野外能干好地质工作吗?看着李永生任劳任怨、沉默少语、埋头苦干,其他在野外工作的同事受其感染,也变得努力认真。由于基础工作踏实,编写的资料数据准确,工作任务提前完成,在区调报告编写阶段,李永生被安排独立承担以上2个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变质岩正章内容的编写。该项目在省地矿局组织野外验收及区调报告评审中被评为优秀级。

由于在区调项目中的良好表现和踏实的工作态度,李永生被任命为地质组长,先后参与多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地质报告编写,其中镇康县厂硐沟铅锌矿、耿马县老厂铅锌矿、镇康县小干沟金矿3个新发现矿产被成都地调中心评为优秀级。2005年,李永生荣获云矿股份保山分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李永生很谦虚,他说:“荣誉是单位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的鞭策,我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从1998年参加工作到2007年的9年间,他的工作岗位从普通地质队员到地质组长,再到技术负责;这期间,他参与了多个地质报告的编写,从编辑人员到主编。通过9年的实践锻炼,他不断完善自己,在2007年12月云南省地矿局组织的地质矿产勘查工程技术人员技能大赛中荣获第8名。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昶荣(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