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民政部在全国民政系统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人情保”“错保”专项整治活动。自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对本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以及媒体曝光的案件进行了集中查处。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共复核城乡低保对象6429万人,其中,“人情保”“错保”退出人数为25.7万人。
低保的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群众,主要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年老病残等生活常年困难的群众。在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401元、216元。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低保金额是“小”钱,但关乎困难群体生存的“大”问题。即便如此,一些人还是将罪恶之手伸向了这些“救命钱”。
低保到底“保”了谁?
截止到今年9月,全国共复核城乡低保对象6429万人,占全部低保对象的89%。此外,各地民政部门还对困难群众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全国共新增城乡低保对象296万人。
然而,违规低保行为也在悄悄吞噬着低保资金。上文提到的数字只是违规低保现象的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全国查纠城乡低保错保漏保151.4万多人。
被清退的违规低保中除了“人情保”“关系保”之外,还有不少“官保保”。甚至,在不少违规低保案件中,被查处的是负责管理低保的村干部、街道干部。
2012年6月,贵州遵义县喇叭镇后窝组组长叶某,以核对为名将一村民的低保存折收走。发现该村民一家3人每季度低保金有800多元后,叶某到银行从该村民的存折上取走960元现金,将其中200元交给该村民,剩余则揣入自家腰包。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民政所前所长张景华,近日被曝出持有267个存折,全都是从困难群众那里收集而来,用以侵吞包括低保增补资金在内的各类困难群众补贴50余万元。不少群众不会使用存折,把存折放在民政部门托管,给了张景华可乘之机。
谁纵容了违规低保行为?
2012年,民政部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负责将申请材料等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然而,本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基层管理部门却在许多“私吞”低保的事件中“欺上骗下”,既当审核的“裁判员”、又当申请的“运动员”。
根据规定,困难群众申请低保的流程大致可概括为群众申请—审查受理—家庭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然而,在这个流程中,常常会出现不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的情况,有的只是走走过场,甚至出现篡改、歪曲的现象,从而滋生腐败。
● 一些官员为了保证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拿到低保名额,在第一关就“关”住了一些困难群众。
● 部分官员用各种手段不公开信息,把“背景”藏着掖着。
● 一些上级审批部门光履行“从纸到纸”的使命,不深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 根据规定,当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变化时,低保家庭应报告,上级部门应复核。然而,一些地方并不重视或是刻意无视这种动态管理,频现“死人吃低保”事件。
以上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规低保现象的发生。
如何让“官保保”们不再吞噬百姓救命钱?
“官保保”吞噬低保“救命钱”的现象,是基层权力“末端腐败”的表现。随着国家对困难群体的福利和救济越来越多,基层管理者手握分配权力,加之缺乏有效约束,侵占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为了防范违规低保行为,民政部有关负责人称,首先要健全约束机制,加强公开透明。全国97%的县(市、区)建立了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94.6%的县(市、区)实行低保对象在村(居)委会两榜公示,92.1%的县(市、区)做到了长期公示,94.5%的县(市、区)设立了社会救助投诉举报热线。
在低保领域,制止“官保保”侵占低保户“救命钱”行为,多位专家表示“监督荒凉”导致了违规分子有空子可钻。
调研多地农村问题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贺雪峰认为,要使得“官保保”问题得到长效解决,需要建立畅通的监督渠道,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
“可以把权力更多地交给群众。”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对基层干部权力的约束要从基层群众做起,让他们发得了言、见得了文、说得了话。“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康的基层群众议事规则,完善监督机制,使低保信息公开透明。”(来源:新华网 作者:于子茹)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