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温宝臣)由新华社和新公民计划社工部组织的“玩转天文馆·寄语火星车”活今日在北京天文馆举办,来自北京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约40名学生在北京天文馆展厅参观学习。
他们在宇宙剧场观看《星空音乐会》,并在模拟太阳系的展览馆里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卡。他们还听到航天专家和天文学家的科普讲座,随后又画出他们心目中的火星车。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被宇宙的神奇深深吸引,这激发了他们对探索科学的好奇。
新公民计划社工部刘影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时间能陪他们了解北京。同时,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位置一般较为偏僻,这使他们很少能共享北京的公共资源。他们的父母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孩子也应该去了解这个城市,去分享城市的公共资源。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融入这个城市。
来自河南的10岁女孩李铭臻,已经上四年级了。她说自己2岁多就跟着自己的父母来到了北京。当被问到喜欢北京还是老家的时候,她说更喜欢北京,原因是对老家已经不熟悉。她对今天的活动很满意。她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父母经常出差,自己和弟弟由今年12岁的姐姐照顾。“如果没有今天的活动,我就只能宅在家里了”。她说。
班主任老师说,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喜欢参加,这有助于开拓孩子们的眼界。
航天专家、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科普课《玉兔的故事》。贾阳说:“我8岁时读了一本书《太阳系》,让我对天文着迷,从而走上了航天道路。说不定这些孩子会被激发出对宇宙的兴趣,就像我当年一样。”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这个名为“玩转天文馆·寄语火星车”的公益活动属于“寄语火星车”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即将开展火星探测的消息传出后,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近期在“穿越中国”网站推出“寄语火星车”活动,旨在吸引公众关注科学探索,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提高中国人的想象力和科学素养。“寄语火星车”活动邀请公众对于“火星车该长什么样子”、“要去火星完成什么任务”以及“该叫什么名字”展开想象。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