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口工作了多年,甘肃泾川县农办副主任李志峰今年有个明显感觉:基层扶贫工作比以前更好干了,“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下放后,县上扶贫部门的手脚放活了。”
李志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按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安排,一个村大概有150万元的资金投入,但以前立项权在省上,一个村最后归县上支配的资金只有10万元左右,“改革后,现在一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资金里,有一半以上的资金可以由县级扶贫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项目。”
今年以来,甘肃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省市县乡全过程、全方位、公开透明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和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办法。针对扶贫资金分配上存在的不足,甘肃采取因素分配和竞争性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甘肃省扶贫办主任周兴福介绍说,因素分配主要根据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等因素将资金分配到县;竞争性分配主要以结果为导向,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将资金分配与扶贫任务、减贫效果、扶贫工作考核结果相挂钩,资金向扶贫效益好的项目和地方倾斜。同时,对扶贫项目资金实行省级计划备案制管理,项目的立项审批权下放到县,由县级政府确定具体扶持项目,编制年度资金计划。
“我们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构建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协调配合,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协作,民间资金等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扶贫资金供给保障体系。”周兴福介绍说,甘肃打造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信贷、贫困村互助资金社等5大模式12种金融产品,金融扶贫已成为扶贫开发的新品牌和新亮点。
据了解,甘肃全省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达到50多种,面向贫困地区的小额贷款产品有20多种,以贫困户为主要贷款对象的扶贫贴息贷款产品达到10种以上。今年上半年,甘肃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贷款增加395亿元,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3.9个百分点。(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