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专家:红军士兵“坐飞机上扔手榴弹”确有其事【2】

2014年12月02日14:12    来源:中国青年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专家:红军士兵“坐飞机上扔手榴弹”确有其事

  驾机参战 战场立功

  配合红军参加黄安战斗“列宁”号飞机

  有了自己的飞机,这令红军根据地的军民信心大振。大家认为,以后战斗也可以从空中打击敌人了。1931年5月,根据中央的指示,鄂豫皖特区工农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成立,龙文光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航空局设在河南省新集北头普济寺内。苏区政府不仅为龙文光配备了必要的技术人员,还在河边的空地上修建了一个占地100余亩的简易机场。在根据地军民的帮助下,拆卸下来的机翼从5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搬运到新集。龙文光与根据地兵工厂的工作人员一起,克服技术和物质上的重重困难,终于将飞机重新装配修复,并用三色油漆粉刷一新。在飞机机翼两侧银灰底色上,各绘制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红五星。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还举行了隆重的飞机命名仪式。徐向前代表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列宁”两个字用鲜红色写成,十分醒目。红军战士们又设法从敌占区弄来不少汽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第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就这样诞生了,龙文光也成了我军建军史上的第一位飞行员。

  7月10日上午,艳阳高照,新集机场人山人海。徐向前总指挥和红四军政治委员陈昌浩一起来到机场。当徐向前的命令一下达,龙文光和陈昌浩就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飞机。一阵轰鸣过后,“列宁”号急速在跑道上滑行起来,紧跟着飞向天空,机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931年9月13日至12月22日,龙文光根据党组织的指示,驾“列宁”号飞机从新集起飞执行了对国民党占领区潢川、固始、光山、汉口侦察和撒传单等军事任务。国民党军对红军拥有飞机的事情深为不安,武汉市里的一些重要军事目标,因此赶紧实行了灯火管制。

  1931年11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鄂东北七里坪成立。四方面军成立后仅半个月,就奉命南下攻打黄安县城。守城的国民党第69师师长赵冠英率万余人,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强大的火力固守待援,红军围城一月有余,但仍久攻

  不下。随着战况的日益险恶,徐向前总指挥突然想起“列宁”号来,他立即派人请来龙文光,询问他是否能用飞机来协同攻打黄安城。

  “龙局长,咱们的‘列宁’号能带炸弹轰炸吗?”徐向前谦虚地问龙文光。“可以啊!”龙文光回答说,“这是美国人设计的‘可塞’02U-4型水上侦察机,是兼侦察、通信以及轰炸为一体的多功能飞机,可携带100多公斤炸弹呢!”“那就驾机参战吧!”徐向前大声地下命令。

  接受命令后,龙文光通宵对“列宁”号进行改造:装置发弹器,携带几枚集束炸弹。一切准备停当后,12月22日上午9点,龙文光亲自驾驶“列宁”号不慌不忙地飞向黄安县城。时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的陈昌浩也随机协助投弹。在县城上空,龙文光发现一个院子的房脊上有几根天线,屋外还有一些穿黄呢军服的国民党军官,断定那院子定是敌人的作战指挥部。于是,他调整机身,对准目标连续扔下两枚炸弹。两股浓烟随之腾空而起,火光冲天。城内守敌顿时大乱。敌师长赵冠英发现红军有空军参战,而且竟能使用集束炸弹,十分惊奇。他看到身旁的军官死的死、伤的伤,一下子傻了眼,惊慌中弃城而逃。红军乘机攻下了黄安城。此次战斗,红军俘敌5000余人,缴获枪支亦有5000余支。后来,徐向前元帅在《历史回顾》中回忆说:“那天白天,陈昌浩坐上飞机,(在)黄安上空扔炸弹,散发宣传单,骚扰敌军。”

  黄安城一战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有飞机参加的战斗,具有特殊的意义。龙文光和他的“列宁”号战机无疑在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被俘牺牲 名垂青史

  “列宁”号的诞生,武汉上空的侦察活动以及黄安城参战,重重地促动了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国民党航委会特别会议上,军政部长陈诚传达了蒋介石的亲笔手谕:各位务将共军“列宁”号的航程规律摸清,齐心协力,将龙文光这个心头之患除掉。不久,国民党空军先后调来十几架飞机,想从空中打掉“列宁”号,但一直未得逞。

  1932年6月,国民党出动了26个作战师、2个旅,共有30万人,对鄂豫皖和以洪湖根据地为中心的地区发动第四次疯狂的“围剿”。蒋介石坐镇武汉指挥,先后调集了几十架飞机参战。作为我军唯一的空中力量,龙文光经历了严酷的战争考验。面对众寡悬殊的局面,在几次惊险的遭遇战中,他都以精湛的技术和过人胆识,避开了敌人的围追阻截。龙文光甚至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将一架敌机击伤。蒋介石闻知后,大发雷霆,悬赏十万大洋,捉拿龙文光。

  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的处境日趋不利。“列宁”号在群众的帮助下,随着红军转移了好几个地方。但是由于它的体积过于庞大,每次转移起来都十分费力。最后,红军决定将飞机拆卸开来,专门调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抬着被拆卸的飞机部件,翻山越岭地与敌人周旋。8月上旬,徐向前下令:为利于今后对敌作战,将飞机埋藏起来。在大别山的一条偏僻山沟里,为掩护“列宁”号的埋藏,一个营的红军战士趁夜色,在山梁上顽强地狙击了敌人一个团的进攻。与红军相处了一年多的“列宁”号,最终被掩埋在架山堡根据地回龙寺的两座墓冢间。不久,红军主力部队撤出根据地,红军的航空局也随之解体。

  在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时,龙文光为了销毁航空局的一些重要的保密资料,耽误了撤离时间。等到自己突围时,已经与部队失去联系。幸亏有乡亲们掩护,才只身化装成渔民,几经辗转,于8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潜回汉口家中与妻子黄秋英相聚。此后,龙文光一直未抛头露面。但一段时间过后,龙文光十分担心红军战友的消息,于是他就让妻子到小店修调收音机频率,以便通过广播来获知红军的近况。然而这个举动被国民党便衣特务发现了,从而发现了隐藏在家中的龙文光。1932年9月10日夜,龙文光被捕入狱。在监狱中,龙文光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他经受了各种酷刑的折磨,依然笑着对典狱长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龙某既然投入了共产党怀抱,决不会再‘弃明投暗’,当上违背意志的叛徒!”国民党军政部长陈诚向蒋介石密报:“共军航空局局长龙文光在汉口捕获。”密报中还说:“许多人替龙文光说情,中国航空缺乏人才,望能给一条活路,用其所长。”陈诚所说的替龙文光说情的是原广东航校和留苏时龙文光的老同学、国民党航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毛邦初、张廷孟以及张有谷等人。他们联名向国民党当局上书,请求免龙文光一死。但未获批准。

  1933年8月9日,国民党政府以“带机投匪”的罪名判处龙文光死刑。判决书下达后,龙文光毫无畏惧,他挥笔写下一首“绝命诗”:“千秋风(微博)雨世间飘,死生一事付鸿毛。吾为自由空中飞,不算英雄亦自豪。”临刑时,龙文光在刽子手强逼下仍不下跪,而是昂首高歌,大声唱起《满江红》,其势声震天地,气壮山河。牺牲时,龙文光年仅34岁。

  得知龙文光牺牲的消息,中共中央十分悲痛,旋即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国民党军实行第五次“围剿”后,占据了鄂豫皖根据地大部分地区,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那架被埋藏起来的红军飞机。但在根据地群众的保护下,飞机的一些重要部件,国民党一直没有找到。就这样,在老区一条偏僻的山沟里,“列宁”号一直沉睡了20年。老区的父老乡亲也始终没有忘记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龙文光。

  1951年9月,时任国防部副部长、湖北军区司令员的王树声,率领中央人民政府老根据地访问团前往老区慰问。直到这时,老区的人民才用锄头将埋藏了20年的“列宁”号分体部件挖了出来,献给了国家。为使后人了解这段难忘的历史,如今在北京航空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按照1:1比例复制的“列宁”号样机,供人们瞻仰。而在湖北省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一块当年留下的“列宁”号飞机蒙布,和龙文光的那首不朽的亲笔“绝命诗”。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的国家早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在走向富裕强大。那些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英雄们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景仰。拂去岁月的尘埃,他们所创造的伟大业绩和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本文刊于《党史纵横》2012年第四期)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潘婧瑶、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