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2.44亿人。驾驶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3亿“中国司机”背后,还有那些有趣的数字?
目前,我国持有小型汽车驾驶证的驾驶人达到了1.8亿人,是10年前的近20倍。
从2010年到2014年,驾驶人数量增加了1亿。
驾驶人总量占全国总人口的22%,每5个人或每3个适龄驾驶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机动车驾驶证。
女性小汽车驾驶人从10年前的300万人增加到6059万人,增加19倍,而同期男性小汽车驾驶人仅增长了7.4倍。
1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机动车驾驶证,还有超过50%的大学生持驾驶证毕业。
近10年,51至60岁年龄段的小汽车驾驶证增长速度最快,60岁以上老年驾驶人从10万增长到393万,增长了38倍。
然而,与快速的机动化进程相比,中国汽车文化的积淀和汽车文明的养成严重缺位,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十分普遍。超速、超载、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和闯红灯、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现象大量存在。
公安部门提出,驾驶人培训将向传授技能、传播法律、传递文明转变。
【传授技能】:转变传统的驾驶人培训模式,将应试教育中传授驾驶人考试的“技巧”改变为传授驾驶“技能”,使驾驶人真正具备驾车上路行驶的基本素质。
【传播法律】:对违法问题突出和存在严重交通违法的驾驶人,开展再培训、再教育。建立健全驾驶人征信制度,将违法记录与银行信贷、个人信用记录挂钩,提高违法法律规则成本,加强对违法驾驶人警示教育。
【传递文明】:交通安全教育除了培训如何安全开车,还应考虑如何营造一个互相礼让的交通氛围。要合理制定考试内容、标准和流程,避免交通文明考试流于形式。(记者罗沙 邹伟)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