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青年追求决定国家未来

2014年11月24日06: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青年追求决定国家未来

  “扎根苍茫大地,深爱热土家园。叶子是碧绿的江水,花朵如天空般蔚蓝……”这是话剧《马兰花开》的主题曲。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一种温暖而崇高的情感在每个参与创作和演出的人心中流淌,也让很多观众热泪盈眶。

  《马兰花开》是再现“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凡人生的原创话剧,创作者和演员都是清华大学的师生,他们想讲述一个老校友和中国核工业前辈们的故事。但是,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邓稼先”能否打动年轻的观众,岁月深处的陈年旧事,还有那一代人的追求与情怀,能否真正获得理解与认同?

  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 “邓稼先”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出自书香门第,26岁从美国留学回国,家境优越有“背景”的他,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艰苦创业之路,选择这样一种默默奉献的人生?

  “若想不通这些过往,我的每句台词都将成为空谈,成为失去灵魂的干瘪句子。而我也意识到,不能用后续一系列的成功去概括邓稼先选择的人生之路。因为在他决定隐姓埋名的那个时刻,他怎么可能知道在未来28年的生命中,到底会发生什么?成功了固然可喜,如果失败呢?还值得吗?”——邓稼先的扮演者梁植也曾心存疑问。

  于是,剧组的同学们开始寻找邓稼先——不是一个名字或者概括其生平成就的文字,而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人。在“老邓”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他的家里,在妻子同事的讲述中,剧组的同学们慢慢懂得了邓稼先,懂得了那一代人的爱、信仰和追求。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对奉献精神是这样理解的——不能总想着以后自己会怎么样。我们当时想的,是以后国家会怎么样!三年困难时期,老邓和我们吃的是窝窝头和白菜帮子汤,谁也没觉得应该特殊一点。我们心里就是一条,要把原子弹、氢弹搞出来!”——妻子许鹿希和老同事李德元简要而朴实地概括了“老邓”们的价值观。

  爱国、敬业、奉献,这些不时尚,甚至一些年轻人不太愿意提起的词语,其实是一直以来,社会所崇尚与追求的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时代开放了,思想多元了,并不等于没有好坏对错;允许“异质思维”的存在,不意味着放弃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存在,因为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坚守,一种能获得大多数人认同的行为规范。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即便在美国这样价值观多元的国家,也依然存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诸多的好莱坞大片,不管情节做怎样的改变,技术手段怎样提升,也不管其如何表达与包装,内核都与“美国梦”及其涵盖的爱国、自由、民主、平等相关。有人说,“高大上”的核心价值在网络时代很难被年轻人所接受,其实,难以被接受的不是价值观本身,而是这些价值观的表达方式——是空洞说教,还是潜移默化,效果天壤之别。

  《马兰花开》这样一部学生剧的成功,再次验证了主流价值观的感染力。对国家的爱,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的奉献,这些情怀并不曾过时,它们有着持久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观念,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我们倡导青年好活法,是希望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核心价值观能以一种被青年所喜欢与接受的方式得以传承,因为今天的青年将影响社会的未来。有一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青年怎样,未来便怎样。今天青年之精神,将是未来社会之面貌;今天青年之追求,将是未来国家之走向。

  爱国,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担当。在物质匮乏、科研环境恶劣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隐姓埋名,无私奉献,是邓稼先那代知识分子的担当;在物质相对富足、社会环境开放的年代,拒绝随波逐流,以一种向上向善的态度服务于社会,是今天年轻人的担当。

  爱国,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现实生活有诸多的不尽如人意,年轻人在困顿中难免有抱怨,有不满,甚至有时极端偏颇。爱国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自己的国家,而是如何批评,并且在批评中,以切实的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好。网络上的点赞或者责难都很容易,难能可贵的是批评或者赞美的理性,哪里好或者哪里不好,如何让那些“不好”得以改善。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是键盘上的意见表达,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从我做起的改变。

  青年好活法,就是在并不完美的现实里,依然有理想,有追求,有坚守,在向上向善中实现自我,服务社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