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清凉寺汝官窑:雨过可否再天青

2014年11月22日20:3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清凉寺汝官窑:雨过可否再天青

  新华网郑州11月22日电(记者 刘雅鸣 双瑞)“雨过天青云破处”,这种独属于汝瓷的美,历史上曾被皇家专享,后人仿制也始终难得其韵。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村,深受瓷文化浸染的人们一边守护汝官窑遗址,一边试图使汝瓷之美飞入寻常百姓家。

  “很多人问烧一件瓷能卖多少钱,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发财。”53岁的王君子潜心钻研、仿造汝瓷20多年,从普通农民变成了工艺美术大师,对汝瓷除了兴趣,还有一份生活在汝官窑遗址上的使命感。

  汝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一则广为流传的宫廷轶事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相传,宋徽宗赵佶梦见雨后天空的颜色,心里非常喜欢,于是下旨给烧瓷的工匠:“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天青色的汝瓷气韵静谧安然,暗合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它晶莹如玉的釉色和古雅大方的造型也饱受赞誉。不过,汝窑开窑时间仅20年,传世作品据称只有60多件,长期是谜的汝官窑遗址也直到1987年才在清凉寺发现。

  “汝瓷片多到啥程度?跐脚垫地,俯首即是。”走在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地面上,宝丰县副县长郜现营随手捡起一枚瓷片,凑近了看一眼,就可以分辨是属于官窑还是民窑。不少见多识广的村民,也有这样的功力。

  1987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清凉寺窑址进行了11次发掘。目前,窑址上有保护面积855平方米的遗址保护大棚,长期裸露的遗址不再受风雨侵蚀,一座遗址保护展示厅也正在建设中。

  然而,汝官窑遗址周边的风貌,却很难跟汝瓷的清丽秀雅以及“清凉寺”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联系起来。

  清凉寺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所在地域属秦岭山系的余脉,煤、铝土矿、玛瑙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当地煤窑兴盛,后来煤矿开采殆尽,村民生活水平急剧下滑,生态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当地人这样形容。到达清凉寺的必经之路上,视野之内遍是三三两两废弃的煤窑,不足20万平方米的村落里,民宅大多老旧破败,鲜有新建的房子。由于水资源被破坏,村民的生活用水全从村外购买,家家户户都挖有储水的深窖。

  北宋时期的灵山秀水不再,但清凉寺人传承和创造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汝瓷仿制高手王君子搬出了压箱底的得意之作,玉壶春瓶、莲花碗、水仙盆……在略带灰暗阴沉的天空下,仍显出了“千峰碧波翠色来”的气韵。

  “汝官窑遗址是清凉寺的财富,咱一定把遗址保护好,把汝瓷文化传承好。”王君子是村里的5个文物保护员之一,也是最早摸索烧制汝瓷的艺人。凭着多年经验,他还总结出一套不同于书本上的汝瓷特点,“天青色,玛瑙釉,蟹爪纹,芝麻丁,体轻巧,内涵秀,看着薄,摸着厚。”

  作为汝官窑遗址,清凉寺的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十几种瓷土,还有汝瓷中添加的特别原料——玛瑙。事实上,清凉寺的制瓷工艺上千年没有中断,只是长期烧制黑瓷等其他瓷器,近些年才重拾汝瓷。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儿,可能骨子里对瓷器有感觉,觉得有意思。”作为热衷新鲜事物的“80后”,王晓磊很早就跟随父亲投身汝瓷这古老的传统行当,他归因于清凉寺的文脉,“小孩子捡起瓷片都会说一句,‘哦,是官窑的’。”

  现在,清凉寺有汝瓷研究烧造企业和家庭作坊20多家,还成立了协会。王君子告诉记者,他的心愿是恢复古代工艺,并加以创新,让更多人认识汝瓷、使用汝瓷。

  煤窑关停以后,清凉寺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为了更好地发掘、保护和展示汝官窑遗址,宝丰县政府选址建设了清凉寺新型农村社区,遗址周边居民正陆续拆迁。当地人相信,清凉寺能够恢复灵山秀水,也能再现“天青色”的汝瓷风姿。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