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

记者怎样实现角色转换

2014年11月15日14:16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刚刚过去。每年这个时候,大家似乎都要“调侃+反思”。

当下媒体人的情绪可谓“五味杂陈”,工作压力大、收入增长缓慢、作息不规律……再加上近两年行业技术变革加速、市场驱动力增强、自身素质遭遇考验,在转型与逃离、彷徨与坚守中,面对时代的激荡和业界的嬗变,站在十字路口的媒体人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怎样做新闻,怎样构建行业信任,怎样实现角色的转换,成为众多媒体人思考的问题。

技术改变传播观念和行动

新的传媒业态对媒体提出了更大挑战。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竭尽全力寻找更多、更新的渠道和工具,以顺应新的时代要求。

就在记者节当天,著名调查记者罗昌平宣布,正式作别传统媒体行列,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CEO。其实,罗昌平只是一个缩影,在媒体变革的进程中,“转型”或“正在转型”的媒体人名单已经拉得很长。

诚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所指出的那样:今天,我们已迈入“自媒体时代”,媒体格局悄然改变,传统的“记者”概念拥有了“人人都是记者”的广阔外延。

然而,当“自媒体”“大数据”这些词汇频频出现于行业环境中时,媒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与旧模式相比,新闻新环境的参与者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出色?媒体人以何种角色参与其中才能尽数发挥才能?

在腾讯新闻“全媒派”制作的《金牌全能记者速成手册》中,“高阶技能+殿堂装备”这种原本用于战术攻关的词汇赫然在列。正如一场攻关,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媒体人,更要看清前方的“高能预警”,与时俱进地学习必备技能,用高科技“战衣”武装自己。

“今天我们所要谈的新闻专业主义,应该是在传播行动中达成和实现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师曾志教授指出,“新闻专业面临的这种困境,是技术带来的传播观念和行动的改变——这在本质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很多人已经出发和行动了。”

社会对记者的需求从未改变

在一些人眼中,为适应后工业时代,记者的职能有所“延展”,包括精准度、信息安全性、信息处理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以最正确的展现形式给特定群体讲故事,仍是记者行业的一贯要求——换句话说,时代再变,不变的是讲好故事。

记者节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演播现场,10位好记者代表讲述了各自的采访经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不少观众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吉全)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