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门峡大坝鸟瞰。 |
三门峡新姿。 |
湖中嬉戏的白天鹅。 |
函谷关雄姿。 |
扫描二维码 |
三门峡
三门峡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点,这里有七千年仰韶文化,曾被誉为东西两京锁钥地。如今,三门峡市正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定位”,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产业发展“四大一高”战略。
这里有七千年仰韶文化,四百里崤函古道,东西两京锁钥地,商贸往来必经路;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就见证了车水马龙的繁华;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使其成为晋陕豫交界处的“金三角重镇”——这里,便是三门峡。
今日三门峡,作为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支点城市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点节点城市,享受中原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带等政策叠加优势,正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为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中,努力在复兴丝绸之路上有更大作为,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鹅之城的新定位
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浩浩荡荡。三门峡位于中原的西部,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点,界于中国历史上的两大文明古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之间,自古被誉为“两京锁钥之地”。
三门峡市区东去30多公里,起伏的山峦间,一段石壕古道分外引人注目。230米长的灰白岩石上,车辙痕迹深重、交错。这一段遗存的崤函古道,是我国丝绸之路唯一的道路遗迹。崤函古道蜿蜒240公里,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是历史上东西两京之间沟通不可或缺的大通道。唐太宗曾有诗云:“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崤函古道犹如深深镌刻在山石之上的岁月音符,向世人弹奏着“早期中国”文化交流、商贸往来、征战杀伐、鼓角铮鸣的动人旋律。实际上,早在夏商周时期,这条石道就开始通行,丝绸之路开通后,崤函古道又成为其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古丝绸之路大交通带来了文化、经济的高度交流和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使之成为豫晋陕交界处的“金三角重镇”。
大河汤汤,崤函巍巍。三门峡是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这块早期中国文明的圣地,以渑池仰韶村遗址、市区庙底沟遗址、灵宝北阳平遗址群等为重要支撑点,以崤函古道为轴线,构筑起“早期中国”文明长廊的坚实根基。黄河文明造就了灿烂的三门峡历史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黄帝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陕州文化等众多文化汇聚于此。三门峡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颗耀眼明珠,让世人瞩目趋往。
承负着历史的荣光和使命,三门峡人把当代文明在这片沃土上播撒,让古老的三门峡焕发出新的光彩。面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三门峡积极进行了现实探索和准备。三门峡人发扬“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定位”,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产业发展“四大一高”战略,以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支点、节点作用,自觉担负起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发展的责任,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实实在在的发展造福三门峡和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市民百姓。
天鹅之城的新机遇
一条丝绸之路,使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汇合交融。三门峡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经济带”的一部分,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主战场之一,又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跨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既享受了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1”政策叠加优势,又承担着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欠发达地区跨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将其确定为今年的国家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绘就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蓝图。这一宏伟蓝图的确定,对沿线各地产业而言,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将首先获益。3月31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也为三门峡创造更多发展优势。
市委书记杨树平说:“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三门峡满怀期待。《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黄河金三角成为跨省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三门峡要持续加强区域合作探索与实践,在推进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跨区域、次区域合作先行先试的同时,和这里1700万人民群众一起,努力在复兴丝绸之路上有更大作为。”
三门峡区位优势优越,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西接关中,东守中原,南望荆楚,北邻三晋,自古就是战略要地。近年来,三门峡加快与黄河金三角其他三市的跨省区域合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成绩。《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批后,三省四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方位合作正在有序推进且不断迈向深入。
站在新起点上,三门峡一如既往地发挥其独特的政策和区位优势,依托丝绸之路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扎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经济带”以及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等各项工作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中,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鹅之城的新发展
丝绸之路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是三门峡浓郁人文历史乃至华夏儿女、世界民族在文化交流、商贸交通发展史上留下的鲜明印记。而近年来三门峡市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则是其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所作的新探索。
“大通关”铺就了对外开放“高速路”。2008年以来,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率先建成三门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大“国字号”通关机构和国家果品及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为三门峡及周边地区的产品走出国门畅通了渠道,抢占了区域对外开放的制高点。
“大交通”为转型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围绕把三门峡打造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2008年以来,三门峡市先后投资近200亿元实施了连霍高速改扩建、三门峡至灵宝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去年,蒙西华中铁路晋豫指挥部落户三门峡,境内基本形成了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三纵四横”综合交通网络,缩短了三门峡与外部市场的距离,为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
“大商贸”“大旅游”提升了三产层次和水平。围绕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目标,以会展经济为龙头,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为载体,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三门峡商务中心区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区。三门峡被确定为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永久会址,2012年、201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特博会,共实现现场销售额7亿元,综合拉动相关产业增收40亿元,三门峡成为了黄河金三角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热土。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三门峡以黄河景观为主线、黄河文化为内涵,着力打造“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城市品牌,连续举办了20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倡导建立了中部六省与沿黄九省(区)合作开发的“6+9”大黄河之旅联盟。
高新产业发展促进了结构调整产业优化。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该市加快同类项目集中建设、上下游企业集中布局,实现从原材料粗加工向配套加工、精深加工转变,推动“黄、白、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向后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将资源最大限度地“吃干榨净”。2013年,该市规模以上从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96家,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3.9%。
近5年,三门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现代化城市离不开绿色。近年来,三门峡在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一高两化”、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要带污染的GDP。”早在2008年,三门峡市就明确提出,“凡是单纯挖金、挖铝、挖煤的投资商,一概婉言谢绝;凡是搞高新产业、延长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商都要高接远迎。”该市启动“蓝天碧水”工程,持续推进大气、水体、土壤、重金属等污染治理。如今,三门峡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平均300天以上。
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不远万里飞临三门峡库区过冬栖息,形成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吸引五湖四海的宾客前来观赏。
初冬的三门峡天鹅湖,碧波万顷,水清如玉,圣洁的白天鹅优雅从容,自在嬉戏。白天鹅与人和谐相处,与这座城市相契相融,正在升腾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一个充满活力、极具竞争力的三门峡正迅速崛起。这是祖先给予三门峡人的启迪,也是历史赋予三门峡人的神圣使命。在三门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人秉承历史文化之光,正在创造散发光彩的现代文明!
人民网链接地址:
http://tv.people.com.cn/n/2014/1112/c364580-26010948.html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13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