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将实施升级改造 年底开工

2014年10月31日14:24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将实施升级改造 年底开工

  虹桥机场有T1、T2两座航站楼。如果拿T1跟T2比的话,在舒适度、便捷性等方面,前者可能要被后者“甩出几条街”。更重要的是,设施陈旧、安全运行冗余度低、与周边区域发展规划上不适应,也在“倒逼”T1尽快改造。

  今天上午,上海机场集团与在T1运营的春秋航空公司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透露:历时3年、亮点颇多的T1改造工程将于年底前正式开工,而11月6日起,春秋航空的航班也将从现在的A楼搬迁至B楼运营。可以预见的是,3年后虹桥机场T1将大变样,旅客不仅能享受到空间布局调整所带来的舒适,感受到服务系统完善所产生的便捷,更能体会到安保设施完备所拥有的安全与放心。

  节点 2016年A楼改造完、2017年全部竣工

  T1位于虹桥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项目范围内,后者又属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虹桥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提出“脱胎换骨”的改造总要求。今天上午,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表示:“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其实是东片区综合改造的核心工程和率先启动项目。”

  虹桥机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中国民用航空正规航线的处女航、新中国建立后上海首条国际航线等多个“第一”都诞生于此。而从1988年虹桥国际机场成立到2013年,25年间虹桥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从300万增长到3560万,增长近12倍。不过,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虹桥机场T1航站楼,及其所在的东片区,已显露出功能上的欠缺和与周边区域发展规划上的不适应。

  前期,机场建设指挥部完成了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的国际方案征集,分别取得了T1改造工程、T1交通中心工程、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项目核准批复,今年9月底完成了T1航站楼B楼的适应性改造。从11月6日起,春秋航空将从T1航站楼的A楼搬迁到B楼运营,腾出A楼进行改造。在A楼改造完成后再改造B楼。据工程计划,A楼封闭改造预计将于2016年底完成,全部改造工程预计将于2017年底竣工。

  难点 改造实施难度远大于新建一个航站楼

  虹桥机场T1航站楼现有面积8万平方米,改造后将增至13万平方米。新增面积来自拆除旁边的虹港大酒店。

  虹桥机场总体规划的年旅客吞吐量为4000万人次,其中T1航站楼为1000万人次。李德润说,此次改造,不涉及T1、T2两座航站楼的功能定位调整。T1的功能定位仍然是国际航班备降和为两国(日本、韩国包机)三地(港澳台)航班及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运行提供保障。T1改造后,总体上不增加年旅客吞吐量设计能力。当然,通过改造,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应该可以超过1000万旅客吞吐量,为今后发展实际上还是会留有一定的潜力。

  T1改造将历时3年,由于是边施工边运营,其改造实施难度远大于新建一个航站楼。整个工程主要涵盖三大重点——

  ■T1航站楼改造。拆除T1航站楼A、B楼部分建筑,新建、改造航站楼及安装配套设施设备;改造登机桥固定端、活动端和服务车道,以及楼前机坪翻新和改造机坪照明、消防设施;延长出发层车道边长度,提高出发层车道边的容纳能力。

  ■T1航站楼交通中心建设。在T1航站楼东侧实施交通中心项目,改造楼前进场道路和楼前地面道路,新建地面、地下换乘大厅和通道,新建地下一、二层车库。

  ■东片区综合改造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项目。优化路网结构,完善现状基础设施,主要是新建迎宾五路、出租车地下通道、人行地下通道,改建迎宾一路、东航路、空港一路、空港三路、空港八路、出租车蓄车场,形成进出T1航站楼的快速道路系统,方便旅客进出机场;同步实施雨水泵站、给水泵站、污水消毒站以及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管线工程。

  亮点 改造后T1航站楼将实现与高架的对接

  据李德润介绍,T1航站楼改造对东片区来说,将起到“风格重塑、面貌提升”的作用。而对旅客来说,改造后将大大改善出行体验:改造后的虹桥T1航站楼将实现与高架的对接,进出航站楼将更为顺畅;实现与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枢纽的进一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选择地面交通方式;T1可容纳更多两国三地等飞行时间在2小时左右的国际/地区航班,打造“东亚一日商务圈”;T1改造设计了崭新的出发厅,室内空间高度抬高,提升旅客空间舒适感;将增加旅客休息区域、餐饮、商业等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不过,对于已有93年历史的虹桥机场来说,T1改造中保留老虹桥机场的历史印记也十分重要。李德润表示,改造中将注重传承与保留重要的建筑印象、历史元素与记忆片段,例如:立面设计保留高侧窗、原有立面平直的感觉等;展现原有塔台,表达对原有建筑历史的尊重;建筑细节处理上将尽可能保留原有航站楼建筑风格,如保留了原有车道边雨棚的建筑空间印象,将之形成连续一体的车道边建筑形象。(记者 金志刚)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