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时期的爱群大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第一高”“27层”广州宾馆和“32层”白云宾馆,到改革开放后的“63层”、中信广场……这些地标不断刷新着广州的天际线新纪录,被530米高的东塔取而代之的西塔(432米)也成为了现代广州时间最短的“第一高”。本报记者通过翻查数据和实地走访,还原几十年来广州天际线的变化——地理位置上,自西往东,珠江向云山,最后聚拢至城市新中轴的迁移;高度上,近80年间长高了近8倍。
上个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时期广州商业最鼎盛之际,广州最早的“高层建筑”爱群大厦就诞生于珠江畔商业繁华的长堤。在此之前,这里已经有先施公司、大新公司等众多令市民仰视的标志性高楼,而更早可以追溯到法国人在1863年建成58.5米高的石室教堂。
广州现代天际线源于珠江畔
位于珠江之畔的爱群大厦于1934年动工兴建,1937年夏竣工,同年开业。该楼建设面积为1.14万平方米,高64米,共15层。它是上世纪30年代全城最高的建筑,也是广州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被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也是名副其实的华南第一高。
爱群大厦的羊城最高纪录保持了整整31年——1968年,广州宾馆建成,主楼27层,高86.51米,用中国人自己的“土法”施工一举突破全国纪录;1976年,白云宾馆建成,主楼33层,高114.05米,再创全国新高。这个纪录,直到15年后才再创新高。而在2010年西塔(432米)建成之前,中信广场(391米)的“第一高”也保持了13年。
“27层”和“32层”这两幢全国第一高的兴建均缘于“广交会”。1957年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举办以来,规模逐年增大,来穗客商成倍增加,广州市内的涉外旅馆根本没有足够能力接待外宾,新建一家涉外宾馆的想法应运而生。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66年9月,国务院划拨600万元专款到广州兴建外宾旅馆,而且规模还是非常超前的“27层”。
在此之前,国内最高建筑由“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保持了30多年(高83.8米,在1934年~1968年间是中国最高建筑)。而新筹建的广州外宾旅馆决心超越前人,建成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建造的超高层宾馆。1968年,“27层”突破困难完成建设,定名为“广州宾馆”,楼高27层,高86.51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因为有了“27层”的经验,1973年动工兴建的“32层”白云宾馆规模更大建筑更为精美,高度达到114.05米,成为我国首栋超过100米的高楼。
“27层”的建成,也标志着从西堤延伸至海珠广场的广州现代最早的天际线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后天际线渐移师环市路
1987年,高106米的广东省人民银行大楼在沿江中路建成,也成为了白云宾馆和1986年建成花园酒店之后,广州最早的一批1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1990年,位于北京南路上,高110米的丽都酒店建成,珠江畔的天际线开始向北延伸。
而在1991年,全国瞩目的“63层“建成之前,其实在海珠广场东侧就诞生了广州的新高度——高133.3米、39层的华厦大酒店,这座摩天大楼曾经被亲切地称为“39层”,只是没过多久,它的身高就被正在建设的广东国际大厦(63层)轻松超过。
这年年底,200.1米高的“63层”建成,同时刷新了国内高度之最,广州重新将“中国第一高”的荣誉收入囊中。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不断掀起兴建“摩天大厦”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广州的最高天际线从珠江之畔向北移移到了新兴起的商务区环市中路、环市东路一带,白云宾馆、花园酒店与广东广播电视塔、广州广播电视塔(海拔250米、塔自身高度205米),以及随后建成的文化假日酒店、广东电视中心、金鹰大厦、63层等高度在100~200多米之间的建筑形成了新的最高天际线。
从环市路东移至珠江新城CBD
在采访中,记者又发现了跟华厦大酒店类似的情况——1996年建成的建银大厦高208米,也就是说,在1997年中信广场取代“63层”成为“广州第一高”之前,就诞生了另一座默默无闻的“第一高”。
随着天河北路CBD的规划,广州的最高天际线又开始了东移。1997年,总高度391.10米的中信广场竣工,虽然它的“中国第一高”不久之后就被超越,但有一项纪录却保存至今——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之后,市长大厦、中石化大厦、耀中广场、维多利广场、粤海喜来登酒店等150米以上的建筑群,将天河北的广州最高天际线不断延伸。
随着珠江新城CBD的建设,广州的摩天大楼全面开启了300米以上时代。2014年10月28日,高达530米的东塔正式封顶,取代西塔成为广州第一高楼。目前,仅珠江新城范围内建成或封顶的300米以上建筑就有7座,在建的2座,规划和预备阶段的多座。 文/ 记者廖靖文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