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工程院院长:中国制造质量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增长

2014年10月23日08:4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工程院院长:中国制造质量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周济向600余位中外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描述了这个“2025制造强国”的轮廓和必须迈过的门槛: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周济坦言这个任务会很艰巨。“现阶段中国制造的质量的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他说,让质量赶上数量,是实现制造强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强制性标准外还需更高标准

  谈质量离不开标准。事实上,许多见诸报端的质量事件,暴露了一些产品甚至行业,因缺乏严格的技术标准而导致的乱象:标准太低,或者缺乏专门的标准而以其他产品的标准来代替。“度量衡”混乱不堪,产品自然参差不齐。

  周济强调:“应该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强化重点领域的技术、产品与管理标准制定和实施。”但这个“引领作用”很难如想象中那样顺利地实现,至少目前如此。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就曾公开指出,许多企业目前仅以满足强制性标准为目标,影响了产业质量整体提升。

  据统计,我国现已制定国家标准30680项、行业标准37882项、企业标准100万余项。在马林聪看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最低门槛,它们更多地保障的是基本质量,但要想产品有着更好的质量体验,企业须在国标基础上采用更细更严的标准。因此,他认为,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标准方面的主体责任,并建议建设企业产品标准的自我公开与监督机制。

  同时,更高层面的关注不能少。目前,许多国家已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考虑标准的提升问题。美国国会颁布质量促进方案,将计量、标准列入国家全球战略;日本实施“质量救国”政策,研究制定“知的基盘”政策体系架构,由首相牵头研究制定日本国际标准综合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将标准作为核心战略。

  质量不是检出来的

  标准只是确保质量的开端,要想在终端看到质量完美的产品,中间的过程尤其重要。一个常见的质量管理方式是产品抽检,通过对生产线最终成品的抽样检测来确保整个批次产品的质量。但美国商务部前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认为,“不能通过检查来实现质量”。

  “质量必须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节点,而不是在生产线的末端加一个质检员而已。”古铁雷斯表示。这位商务部前部长曾做过食品销售员,还做过财富500强食品企业的CEO,对质量管理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美国的质量管理并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过程,即从供应链到销售、从工程师到高管,所有环节的所有人都是参与者。

  但如何能确保每个节点的每个人都“懂质量”?“你必须给他们必需的培训和工具,使他们明白什么产品才是最好的。”古铁雷斯说。

  他的观点得到德国质量协会会长尤尔根·瓦尔维格的赞同:教育和培训体系对于企业质量管理至关重要。“没有教育培训的支持,质量不可能实现。”瓦尔维格说。

  瓦尔维格指出,德国工业质量的一个成功因素即在于德国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有政府层面的教育框架,也有企业层面的学徒制和技能培训。

  因此,质量管理涉及全过程的每个人以及对他们的培训。“管理层可能会有顾虑:这会加大产品的成本,对质量的追求成为成本负担。”古铁雷斯说,但减少成本的最佳方式就是质量。企业要愿意为员工培训进行投资,而不是仅投资一个质检员而已。同时,国家层面上,要愿意为职业教育进行规划和投资。

  质量意识外更需要质量技术的改进

  古铁雷斯所强调的对每个节点的人进行培训,不只是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而且更多的是要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强调如何重视质量、要有质量意识,但忽视了对具体的质量技术的探讨和改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说。

  以前或许最缺的是意识,但现在最缺的是方法。“当刷牙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刷牙的方式以及牙刷或牙膏本身。”郭位打了个比喻。

  周济在他的“2025制造强国”设想中就明确地提出,要推进重大装备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等共性质量技术研发与攻关,鼓励应用新工艺、新材料等来加快产品质量提升。

  不过,具体落实到某个企业,质量技术的研发与改善有可能让他们“有心无力”,特别是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韩国质量管理学会会长、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新完善认为,政府应为中小企业的质量技术改进提供扶持和引导。

  他介绍,韩国政府设有质量创新基金,以每年20亿韩币的基金来资助一些研发机构,让他们为中小企业设计开发质量技术和质量改善模型和方法等。但这些成果并非免费提供给企业,而是会收取10%到20%的费用。

  “至于那些前沿基础技术的改进,如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等,可快速地提升整个产业的质量水平。这更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推动。”他说。(本报记者 陈海波)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