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片显示出女婴体内的钢针
被扎16枚钢针 女婴来京医治
暂无生命危险 钢针来源不清楚 警方正在调查
导读:山东聊城高唐县11个月大的女婴体内竟被检查出被人扎入16枚钢针,目前已经取出4枚,还有12枚存体内。女婴的父亲已向当地警方报案,他表示至今也不知道,到底孩子身上的针是如何扎入的。由于当地医院对此缺乏必要的医疗手段,昨日女童被紧急送往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医生发现,被扎入的钢针集中在女婴腹部和臀部,目前院方已组织专业医师,对女婴的情况进行会诊,初步检查发现暂无生命危险。
为除女婴钢针
昨日赴京诊治
32岁的范光生怀中抱着11个月大的女儿小萱,满脸茫然地坐在北京儿童医院急诊中心大厅的椅子上。至今他也说不上来,到底是谁对自己的孩子下此狠手。这名来自山东聊城高唐县的女婴体内被人扎入16枚钢针,目前已经取出4枚,还有12枚存体内。
面对医生的嘱托,范光生不时点点头示意自己在听,为女儿奔波数日的他似乎有些疲惫,很少和身旁的医生和记者说话,偶尔说出几句带有浓重山东口音的方言,也都是询问医生有关孩子伤如何诊治的问题。面对众多记者的询问,范光生的哥哥则回答得更多一些。哥哥走到医院外接电话,而范光生听到医生叫他,抱着孩子大步跑入诊室,连身旁的就诊卡和孩子的衣物都留在了大厅的椅子上。直到医生要他出示就诊卡开具就诊单时,他仍是抱着孩子一路跑回座椅旁,让记者帮他拿起了就诊卡和X光片,这才又坐在了诊室中。
从昨日下午他进入医院,一直到上楼给女儿小萱拍片子,他始终坚持自己抱着孩子,脸上的焦虑神色也一直持续着,听着医生说的每一句话时,他的眉心始终皱在一起。诊室的X光片查看框上,一枚枚白色的钢针赫然显现,让一旁就诊的孩子家长也不忍直视。终于,在初步的检查后,医生告诉范光生,女儿的伤情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这位面容黝黑的父亲脸上显露出的焦急神色才稍稍有些缓解。在父亲怀里的小萱不哭不闹,还不会说话的她不时抬起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急诊大厅里来来往往的行人。
女婴一直哭闹 体内竟有16枚钢针
32岁的范光生靠在县里工地上打工挣钱。妻子刘玉香没有工作,一直在清平镇刘庄村的家中照顾着9岁的大女儿和11个月的小女儿小萱。
范光生说,一个月前,小萱的母亲在给孩子擦屁股时发现孩子一直哭闹不停,仔细检查发现孩子的屁股上有红色的瘢痕,瘢痕上有一枚缝衣服的钢针,她轻轻捏住针拔了出来。当时母亲以为孩子是玩耍时候不小心被针扎到。而在十几天前,在小萱的大腿部位,刘玉香又发现了一枚针。刘玉香再次将针拔出。10天前,刘玉香发现,小萱背部、臀部等处出现红色斑点,且连日来范小萱一直不停哭闹。在陆续发现取出4枚钢针后,范光生夫妇20日带着小萱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范光生感到震惊,小女孩体内还有12枚钢针。钢针插满了小萱的臀部、腹部和盆骨等部位。范光生夫妇带着小萱前往齐鲁医院进一步检查。大夫发现钢针已经深入女婴体内,如果想要取出十分困难,建议他们来北京就医取钢针。
昨日下午,在儿童医院急诊中心的外科诊室里,当小萱被抱进来后,立即引起急诊科主任的关注。主任将放射科、基础外科和骨科的相关专业医师请来会诊,三名医师对着X光片讨论研究,坐在医师身旁的范光生,侧耳倾听着医生们的讨论,虽然此时北京的气温已经陡降,可他的额头上还是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医生经过初步诊断认为,目前小萱体内的钢针主要集中在臀部和腹部,如果孩子不大幅度活动,钢针暂时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由于X光片是平面成像,还不能看出钢针是否有伤及脏器的可能,截至记者发稿时,医生正在为小萱拍摄CT,以进一步确定每根钢针的确切位置。
家人称不知钢针来源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范光生的哥哥说,弟弟在县里工地上打工,一直老老实实,是个本分的人。范光生自己也叹了口气,说自己从未和人结怨,不知道小女儿体内的这16枚钢针都是怎么来的。但由于孩子身上的钢针实在太多,让他们不得不怀疑是有人下手扎了孩子。
这几天,小萱的事情已经在刘庄村传开,村委会正在号召村民为小萱捐款。村民们对小萱的遭遇都感到气愤和同情。11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说话,范光生也不知道到底该怀疑谁。要是不把钢针取出来,针刺的疼痛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持续。谈起这些,范光生叹了口气,他说现在他已经报警,目前高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已经对此立案侦查。
昨天,他带着小萱和哥哥一起先来到北京,而妻子也在晚上赶到医院。在老家,小萱的爷爷和姥爷也在配合警方,希望能够早日找到用钢针扎伤小萱的人。
范光生说,因为一家人的生计他只能每天在工地上卖力气挣钱,小萱一般都是妻子在照料。小萱作为家里的小女儿,一家人都十分爱护,妻子每天都抱在怀里,只有洗衣服或忙家务时,才会让别人帮忙照看一会儿。谈及小萱来京医治的费用问题时,范光生并未显出一丝犹豫。在他看来,只要能把小萱体内的钢针取出,花费再多的钱他也愿意。虽然现在他还不知道是谁扎了孩子,但他说,自己更关心的是如何将孩子体内的这12枚钢针取出,让孩子能睡上一个安稳觉是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本版文/本报记者 池海波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线索提供/杨女士
(来源:北京青年报)